点击关注不迷路
如果把全球豪华车市场比作一场晚宴,奔驰一定是那张摆在C位的镀金餐桌。
可谁能想到,这位百年豪门最近端着盘子算账时,发现自家的“肉”被生生割掉了大半块: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跌55.8%,从6.1亿欧元直接掉到2.7亿欧元。
这哪是“减肥”,分明是被现实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一、利润“瘦身”的三重刀:销量、关税、成本
先说个扎心真相:奔驰这顿饭吃不饱,主要是“菜”卖不动了。
上半年全球销量跌了8%,相当于每天少卖3000辆车,中国市场的跌幅更是高达14%。
想象一下,原本每天能卖出1000辆的C级车,现在只能卖800辆,隔壁新势力门店却排着长队等提车,换谁不得慌?
第二刀砍在关税上。
美国对中国和欧洲进口车加征关税,奔驰就像个两头跑的搬运工:
欧洲产的车运到美国要多交15%的税,中国市场的销量又因为国产电动车崛起而缩水。
高盛算过一笔账:
关税这把刀,直接让奔驰全年利润少了16亿欧元,相当于每天白扔440万欧元。
第三刀最扎心:自己家“厨房”成本越来越高。
为了省开支,奔驰宣布到2027年要砍掉10%的生产成本,德国工厂还要少生产10万辆车。
这意味着啥?
德国工人可能要减少夜班补贴,中国4S店的咖啡得从蓝山换成速溶了。
二、中国市场的“冰与火”:燃油车撑场面,电动车打酱油
提到中国市场,奔驰就像个拎着旧皮箱的旅人:传统燃油车还在苦苦支撑,电动车却连门都没摸到。
C级、E级这些“老伙计”月销过万没问题,但EQ系列电动车呢?
6月份EQE SUV只卖出219辆,EQA更惨,163辆的成绩单看得人直摇头。
这哪是电动车?
分明是展厅里的“艺术品”。
反观中国本土品牌,蔚来、理想这些新玩家已经把电动车玩 成了“智能大玩具”。
人家不仅续航能打,车机系统还能跟你唠嗑,价格还比奔驰便宜一半。
更狠的是,这些品牌把4S店开成了“科技体验馆”,年轻人进去转一圈,连试驾都省了,直接下单。
三、美国市场的“关税陷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奔驰每年要往美国运大量欧洲产车型,如今关税从2.5%涨到15%,相当于每卖一辆车利润直接砍掉一截。
但有趣的是,美国消费者偏偏吃这套“贵价情怀”:
上半年高端车型需求依然坚挺,AMG和迈巴赫甚至要排队提车。
这就像麦当劳涨价后,反而有人觉得“贵的更有面子”。
不过别高兴太早,关税这把火迟早会烧到自己。
通用、大众这些车企都在喊疼,日产甚至因为关税和销量下滑首次季度亏损。
奔驰现在就像走钢丝的人,一边要靠高端车撑场面,一边得硬着头皮多交税,这平衡能维持多久?
四、新能源转型的“尴尬期”:大象转身太费劲
奔驰不是没想过转型,但传统车企的“大船”掉头太慢。
他们最近把比亚迪、宁德时代拉进供应链,还用上Momenta的辅助驾驶技术,可市场反馈依旧冷淡。
问题在哪?
第一,油电同价没做到。
燃油车降价促销,电动车价格却死撑着不降,消费者当然用脚投票;
第二,续航“虚标”。
官方标称500公里,实际冬天跑高速直接掉到350公里,车主论坛骂声一片;
第三,智能化落后。
语音助手反应慢得像老式电脑,车机系统更新频率赶不上手机APP。
反观中国品牌,哪吒U直接把续航标成“CLTC工况500公里,实际400公里起步”,价格还比奔驰低30%。
更别说小鹏XNGP已经能自己找车位停车,奔驰的驾驶辅助还在教用户怎么倒车入库。
五、成本削减的“副作用”:省了小钱,丢了大钱?
为了止血,奔驰宣布裁员+减产的组合拳。
德国本土工厂减产10万辆,间接岗位裁员数千人。
但这种“节流”操作就像感冒吃退烧药——暂时降温,却治不了病根。
4S店开始压缩售后成本,结果老车主集体投诉;
研发预算砍掉10%,新车型上市周期直接拉长;
连员工培训经费都砍了,销售顾问连自家电动车参数都说不清。
长此以往,品牌口碑就像漏气的气球,越缩越小。
六、未来怎么办?奔驰的“三步棋”
第一招:押宝高端市场。
继续炒热AMG、迈巴赫这些“理财产品”,用稀缺性稳住利润率;
第二招:本土化电动车。
未来三年在中国推出专供版纯电车,轴距加长、后排座椅带按摩功能,专治“中国胃”;
第三招:直销模式改革。
关闭部分4S店,改成直营体验店,把卖车变成“享受服务”,就像苹果店卖手机送Genius Bar服务。
但这些招数能奏效吗?
看看BBA的兄弟们:宝马靠iX3撑着,奥迪靠Q4 e-tron撑着,但市场份额还是被新势力一点点蚕食。
奔驰现在就像高考复读生:
底子厚,但面对新题型得重新学。
奔驰的困境,其实是整个传统豪华车行业的缩影。
当电动化浪潮拍碎了“机械崇拜”,当中国智造撕掉了“低价低质”的标签,百年豪门们终于明白:
不是消费者变了心,而是时代换了口味。
这次净利润暴跌55.8%,或许正是奔驰从“贵族餐桌”转型为“米其林创新餐厅”的必经阵痛。
至于能不能挺过去?
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把后驱车钥匙换成车机系统更新码吧。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