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主朋友可能都有过这么一种感觉,自己的爱车平时在城市里开,总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太对劲。
比如说,等红绿灯的时候,车身会传来一阵阵轻微的、让人心烦的抖动;起步的时候踩下油门,总感觉车子要愣一下神,动力才慢悠悠地跟上来,显得特别“肉”;在市区里走走停停,油耗数字也总是居高不下,看着就让人心疼。
但是,只要有机会去跑一趟长途高速,回来之后就会惊奇地发现,这台车仿佛被施了魔法一样,整个状态都变了。
怠速的时候变得异常平稳安静,轻踩油门起步时感觉车身轻快了不少,加速过程也变得顺畅有力,好像年轻了好几岁。
很多人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只是自己的错觉,或许是长途旅行后心情舒畅,连带着感觉车子也变好了。
但实际上,这背后发生的变化是真实存在的,它并非虚无缥缈的心理作用,而是一系列有科学依据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说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藏在发动机的内部,一个我们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作祟,那就是积碳。
我们可以把发动机想象成一个运动员,而城市里的日常通勤,就是让这位运动员每天只做一些低强度的、断断续续的热身运动,而且还吃不饱、吃不好。
在市区行驶,车辆长时间处于低速、低转速状态,频繁地启动和停止,发动机的水温和油温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工作范围。
在这种“低温慢速”的工况下,喷入气缸的汽油就很难实现百分之百的完全燃烧,总会有一部分燃料和混入的机油蒸气,在高温下变成一种黏糊糊的黑色胶状物质,附着在发动机内部的各个零件表面。
这就好比我们家里的燃气灶,如果火苗一直是小火,时间长了火眼周围就会被熏得黑乎乎的,导致出火不顺畅。
发动机也是一个道理,这些黑色的胶状物就是积碳。
它们最喜欢堆积的地方,都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位,比如负责喷油的喷油嘴、控制进气的进气门、点火用的火花塞,以及活塞的顶部。
当积碳把喷油嘴的细小孔洞堵住一部分,喷出来的汽油就无法形成均匀的雾状,燃烧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当积碳附着在进气门上,就会影响新鲜空气的进入,导致混合气比例不准,发动机就像得了慢性鼻炎,呼吸不畅,有劲也使不出来。
久而久之,这些问题累积起来,就直接表现为我们感受到的动力下降、油耗升高和怠速抖动。
而跑高速的过程,就相当于给这位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员安排了一场高强度、长时间的耐力跑训练。
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一百公里左右的速度巡航时,发动机的转速通常会持续稳定在每分钟两千五百转到三千五百转,甚至更高。
在这个状态下,发动机的进气量会变得非常大,缸内的温度和压力也随之急剧升高,整个燃烧室的温度可以轻松达到几百摄氏度。
这种高温、高压、高速气流的环境,对于那些刚刚形成、还不够顽固的积碳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末日审判”。
持续的高温会把这些胶状的积...碳“烤”得干脆、软化,而高速流动的混合气和废气就像强力吹风机一样,不断地冲刷着气门、活塞和燃烧室的表面,将那些被软化的积碳颗粒吹落,并随着滚烫的废气一同排出车外。
这个过程,就好像用高温蒸汽清洗机来清理厨房的油污一样,效果非常显著。
所以,一次长途高速跑下来,发动机内部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自我清洁”,呼吸顺畅了,燃烧充分了,动力自然也就恢复到了接近出厂时的理想状态,车子开起来感觉“变顺了”,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除了发动机本身进行了一次“内部大扫除”,我们车里的另一个大件——自动变速箱,也在这趟高速之旅中悄悄地完成了自我升级。
现在的汽车,尤其是自动挡车型,它们的变速箱都由一个被称为TCU的“小电脑”来控制。
这个小电脑很有意思,它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会默默地记录和分析驾驶员的开车习惯,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换挡逻辑。
如果你每天都在拥堵的市区里行驶,开车风格非常“佛系”,油门踩得小心翼翼,那么变速箱的这个小电脑就会认为你是一位追求平稳和节油的驾驶者。
于是,它会设定一套非常保守的换挡程序,尽可能地在很低的转速下就升入更高的挡位,以降低发动机的噪音和油耗。
这种模式在市区里开确实很平顺,但它的副作用就是,当你偶尔需要急加速,比如想并线超车时,你一脚油门踩下去,变速箱会反应迟钝,好像在“思考人生”一样,过了一会儿才不情愿地降下一挡,导致动力响应严重滞后,非常影响驾驶体验。
而跑高速的过程,就等于你用实际行动给变速箱的“小电脑”重新上了一课。
在高速上,为了并线、超车,你会更频繁、更果断地深踩油门,车辆也会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速度和转速下运行。
变速箱的控制电脑捕捉到这些信号后,就会立刻明白:“哦,原来我的主人也需要激情和动力!”于是,它会自动调整内部的换挡程序,从之前的“保守模式”切换到更偏向运动的“激进模式”。
它会变得更愿意延迟升挡的时机,让发动机的动力能够在更高的转速区间得到充分释放;同时,它对于降挡的指令也会变得异常敏感,只要你稍微深踩油门,它就会迅速降挡,将最充沛的动力瞬间传递到车轮上。
所以,跑完高速回到市区,你会发现变速箱好像“开窍”了,变得更聪明、更听话,你对动力的需求它能更快地领会和执行,车子开起来自然就感觉轻快、跟脚多了。
与此同时,发动机在高速上“挥汗如雨”,产生的高温不仅清洁了内部,还顺带给车辆的排气系统做了一次彻底的“干燥护理”。
汽车燃烧汽油,化学反应的产物之一就是水。
平时在城里开不远,排气管,特别是最后面的消音器,还没等完全热起来,车就停了。
这些水蒸气就会在冰冷的管壁上凝结成水珠,积少成多,存留在排气系统内部。
这些积水不仅会从内部慢慢腐蚀排气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排气阻力,让发动机排废气变得不那么顺畅。
而高速行驶时,排气管的温度可以轻易超过三四百摄氏度,这个温度足以将所有积存的水分彻底蒸发,并随着废气排出。
同时,高温也能帮助排气系统里的重要部件——三元催化器,达到其最佳工作温度,使其净化废气的效率更高,并烧掉一些附着在其表面的污染物,进一步保证了排气的通畅。
当然,除了这几个主要的大变化,还有一些细节上的改善也在共同作用,让整台车的感觉焕然一新。
比如,轮胎在高速旋转时,巨大的离心力有可能将之前卡在花纹里的小石子甩出去,减少了行驶时的细微噪音和震动。
发动机内部的机油和冷却液,在高速运转时循环速度大大加快,就像给身体的血管来了一次高速冲刷,能够带走一些附着在油道壁上的微小杂质,让整个润滑和散热系统的工作效率更高。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促成了我们所感受到的那种“车子变顺了”的奇妙体验。
所以说,这种跑完高速后的“顺滑感”,是车辆各个系统在理想工况下进行了一次自我优化和清洁的结果。
它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