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两大误区,座位险驾乘险区别,理赔金额差40万!

每年到了给车子续保的时候,相信不少朋友都会对着保险单子犯嘀咕。

车损险、三者险这些大头咱们都清楚,可到了“座位险”和“驾乘险”这里,很多人就有点蒙圈了。

这两个险种名字就差一个字,听起来好像都是保车上的人,保险业务员推荐的时候也说得天花乱坠,那它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是不是随便选一个就行了?

车险两大误区,座位险驾乘险区别,理赔金额差40万!-有驾

今天咱们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把这俩兄弟的里里外外扒个干净,您看完就会明白,这一字之差,在真正需要理赔的时候,可能就是几十万块钱的差距,这钱到底该怎么花才不冤枉。

咱们先得弄明白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两个保险,它到底认的是谁?

座位险,它的大名叫“车上人员责任险”,您仔细品品这名字里的“责任”两个字,这就是它的命门。

这个险种特别死板,可以说是个“认死理”的家伙。

它不认识开车的是谁,也不认识坐车的是谁,它只认识您车里的那几个座位。

您投保的时候,可以选择给驾驶位买,也可以给乘客位买,或者全车五个座位都买上。

买了之后,保障就跟这个座位“焊”在了一起。

将来万一出了事,只有坐在您投保了的那个座位上的人,才有可能获得赔偿。

所以,它的核心逻辑是“认座不认人”,就像是给每个座位上了一把锁,只有带钥匙的座位才能开门理赔。

驾乘险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它要灵活得多,更像是个“讲情义”的伙伴。

它通常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跟车走”的,您买了这份保险,它就跟定了您这辆车。

不管今天是您自己开,还是您爱人开,甚至是您信得过的朋友借去开,只要是合法驾驶,这辆车上的任何一个驾乘人员,从司机到乘客,出了意外它都管。

车险两大误区,座位险驾乘险区别,理赔金额差40万!-有驾

这就好比给整辆车请了一个守护神,保的是车里的这个“集体”。

第二种就更进一步了,叫“跟人走”。

这种保险直接变成了您的贴身保镖,它保障的是被保险人您自己。

不管您是开自己的车,坐朋友的车,还是出门打车、坐公交、乘火车、搭飞机,只要您是以驾乘人员的身份遇到了交通意外,它都能赔。

它的逻辑是“认人不认车”,保障的是您这个“个体”在各种交通场景下的安全。

这么一说,区别就很明显了,一个把保障钉死在座位上,一个则把保障灵活地绑定在车或者人身上,格局和范围完全不同。

接下来,咱们要聊的就是最关键,也是最多人踩坑的地方:到底什么情况下赔,什么情况下不赔?

这直接决定了您买的保险是“真金白银”还是“一张废纸”。

对于座位险,您一定要记住一条铁律:只有在您自己的车需要承担事故责任的时候,它才会赔偿。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只有当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上写明了,您需要承担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您的座位险才会被激活。

咱们举个现实中经常发生的例子。

您开车带着家人在路口好好地等着红灯,突然“哐”一声,被后面一辆车的司机给追尾了,后车司机当时可能正在看手机,走了神。

交警来了,判定后车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这合情合理。

车险两大误区,座位险驾乘险区别,理赔金额差40万!-有驾

不幸的是,您坐在后排的家人因此受了伤,去医院检查治疗花了两万块钱。

您心想,还好我买了座位险,每个座位保额有十万呢,赔这两万块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可是当您去找保险公司理赔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可能会让您大吃一惊:对不起,不能赔。

为什么?

因为在这起事故中,您是无责方,您没有任何责任,所以您的“车上人员责任险”也就没有了赔付的“责任”基础。

您家人这两万块的医药费,得您自己先垫上,然后去找那个全责的肇事司机去索要。

这一来二去,费时费力不说,还可能因为钱的事儿跟对方扯皮,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现在,我们把场景切换一下。

如果您当时买的不是座位险,而是一份“跟车走”的驾乘险,那结果就天差地别了。

在同样被追尾、自己完全无责的情况下,驾乘险根本不问谁对谁错。

它的理赔逻辑非常简单:只要是在这辆受保障的车上,因为交通事故受了伤,它就直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付。

保险公司会先把钱赔给您,解了您家人看病的燃眉之急。

然后,保险公司会启动“代位追偿”的程序,由他们自己去向那个全责的肇事方追讨这笔钱。

车险两大误区,座位险驾乘险区别,理赔金额差40万!-有驾

整个过程,您既不用自己掏腰包,也不用跟肇事司机打交道,省心又体面,这才是保险真正的意义所在。

所以,驾乘险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不管责任归属,无论是您全责撞了护栏的单方事故,还是对方全责撞了您的事故,只要发生了意外,它就提供保障。

再说说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这里的差别也很大。

就算座位险达到了理赔的条件,也就是您自己有责任,它也不是您保了多少就赔多少。

它会严格按照您的责任比例来“打折”赔付。

行业里通行的标准一般是:您负全责,赔付医疗费用的100%;负主责,赔70%;同等责任,赔50%;次要责任,赔30%。

我们还用上面的例子,假设事故情况变了,是您自己操作不当,负事故的次要责任,您车上的乘客受伤花了十万块钱。

您买的座位险保额是二十万,看起来额度足够。

但因为您是次要责任,保险公司最多只会赔付这十万块钱的30%,也就是三万元。

那剩下的七万块钱,还是得您自己承担。

而驾乘险在赔付时就显得“豪爽”多了,它不跟您算这么细的账。

只要是在保障范围内,不扣除责任比例,直接按照您购买的保额作为上限来进行赔付。

您买了五十万的保额,实际医疗花费在五十万以内,就实报实销。

它才不管您是主责还是次责,这种简单直接的赔付方式,能给事故后的家庭提供最实在的经济支持。

车险两大误区,座位险驾乘险区别,理赔金额差40万!-有驾

聊到这儿,性价比的问题也就很清楚了。

座位险从单价上看,确实便宜,一个座位一年几十块钱,保额一般在一万到十万这个区间。

但这种低价是建立在苛刻的理赔条件和打折的赔付方式上的,面对如今高昂的医疗费用,这点保障很多时候都只是杯水车薪。

驾乘险呢,一份保单一年的费用通常在两三百元到几百元不等,保障的是全车的人,保额起步就是二三十万,高的甚至能达到一百万。

您花几百块钱,就能撬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保障,而且理赔门槛低,很多产品在法定节假日期间,保额还会自动翻倍,比如五十万的保额在春节、国庆期间就自动升级为一百万,非常人性化。

这样一算,驾乘险的综合性价比显然要高得多。

最后还有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就是出险后会不会影响明年的保费。

座位险是商业车险的组成部分,它的理赔记录会直接计入您这辆车的出险次数。

也就是说,今年用了座位险,明年您续保的时候,整个车险的保费就可能要上涨了。

而驾乘险属于意外险,它的理赔和您的车险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

就算您今年驾乘险赔了钱,也完全不会影响您明年车险的续保折扣。

综合来看,如果您是一位经常载着家人朋友出行的车主,或者偶尔跑跑顺风车,最稳妥的方案就是“座位险”和“驾乘险”都配上。

座位险作为基础,用来履行您作为驾驶员对车上乘客的法定赔偿责任,这是一道法律上的防火墙。

驾乘险则作为强有力的补充,用它的高保额和不区分责任的优势,为全车人提供真正的兜底保障,这是对家人和朋友一份沉甸甸的关爱和责任。

如果您是那种经常需要开不同车辆,比如公司配车、租车或者经常打车的出差族,那么一份“跟人走”的驾乘险就是为您量身定做的,它能给您的每一次出行都提供保障。

而对于网约车、货车等营运车辆的司机师傅来说,座位险是运营的基本要求,必须购买。

但考虑到您们在路上的时间最长,风险也最高,再额外配置一份高额的驾乘险,更是对自己和家庭未来的一份重要保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