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滨州的李先生遭遇了一件糟心事。他于2025年3月31日,在滨州瑞兴奇瑞风云4S店购买了一辆奇瑞风云A8新能源汽车。没想到,提车后的第五天,也就是4月5日,车辆就毫无征兆地失去了动力,把他吓得不轻。李先生赶紧联系4S店售后进行救援,并将车开回店里。然而,4S店仅仅做了简单的线束插拔处理,就让李先生将车开走。李先生要求彻底排除安全隐患,甚至提出了退车的请求,但均被4S店拒绝。
本以为这次故障只是个意外,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李先生的车辆又两次出现同样的故障,后一次甚至发生在5月26日。李先生再次将车开到4S店进行维修,但车辆至今仍在检测维修中。李先生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求退车。
为了了解情况,帮办联系了滨州瑞兴奇瑞风云4S店。工作人员表示,车辆的故障属于偶发故障,处理起来比较棘手。他们正在积极试车,如果达到法律规定的维修时长和次数标准,他们会申请退车。厂家也已经知晓此事,并正在积极维修车辆。
帮办询问:“现在是属于质量问题吗?”4S店工作人员明确回答:“现在属于产品质量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一直在排查故障,但尚未发现具体的故障点。考虑到客户反映的问题比较严重,他们不敢再让客户开出去,以免发生意外。
当天下午,李先生告诉帮办,4S店已经与他达成一致,同意退车,问题已经解决。
无独有偶,近日,小米汽车也陷入了维权风波。一位微博大V爆料,他与小米汽车高管谈了3个小时,但退车赔偿的事宜并未谈拢。小米方面表示,退订会影响公司,车主们不接受用2万积分抵4.2万损失的方案。目前,已有70多名车主准备联合起诉,全国范围内有400多名车主要求退车。
此次维权事件的起因是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前舱盖。官方宣传称其为“完全纽北原型车设计”,但车主实测发现,其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并无区别,风道设计形同虚设。小米方面5月7日发布道歉声明,称补偿方案为未提车车主免费更换铝制舱盖,已提车车主获得2万积分补偿。然而,车主们对此方案并不满意,认为用2000元打发60万车主,且更换铝制舱盖需要等待30周,积分价值也不高。
目前,车主们要求退一赔三,按照4.2万元选装费计算,赔偿金额高达12.6万元。已有车主委托律师准备集体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小米退还定金并赔偿三倍选装费。专家表示,如果法院认定小米存在欺诈行为,车主的索赔请求应该得到支持。
车评人闫闯也公开表示,小米汽车的行为属于消费欺诈,未提车车主应全额退款,已提车车主则须获得三倍赔偿。然而,小米汽车至今尚未回应车主的新诉求。
这两起事件都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方面,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也对4S店和厂商的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消费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该如何维权呢?
收集证据:保留购车合同、发票、维修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在维权过程中使用。
与4S店协商:首先与4S店进行协商,表达自己的诉求,并寻求解决方案。
寻求第三方机构介入:如果与4S店协商无果,可以寻求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等第三方机构介入调解。
法律途径: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例如起诉4S店或厂商。
同时,我们也呼吁厂商和4S店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出行方式,其发展前景广阔。但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须以质量为本,诚信经营,才能走得更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