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p车厂广汽菲克汽车宣告破产

广汽菲克汽车宣告破产

jeep车厂广汽菲克汽车宣告破产-有驾

2025年7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宣告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破产。这家曾以国产Jeep车型风靡中国市场的合资车企,因长期资不抵债、经营困境及股东矛盾,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从巅峰到破产:销量断崖与战略失误

广汽菲克成立于2010年,由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原菲亚特克莱斯勒)各持股50%,总投资约170亿元。2015年首款国产车型Jeep自由光上市后,凭借“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的品牌营销,销量迅速攀升,2017年达22.2万辆峰值。然而,此后因产品质量问题(如自由光烧机油事件)、产品迭代滞后及品牌定位模糊,销量断崖式下跌:2018年12.52万辆、2019年7.39万辆、2020年4.05万辆,至2022年6月单月销量不足2000辆。

股东决裂与电动化滞后

广汽菲克的困境不仅源于市场表现,更因中外股东长期矛盾。2022年1月,Stellantis单方面宣布计划将持股比例从50%提升至75%,但遭广汽集团否认。双方僵持数月后,同年7月宣布终止合资,广汽菲克进入破产程序。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而广汽菲克仍依赖燃油车产线,Jeep国产车型于2022年全面停产,未能推出新能源产品,彻底丧失竞争力。

破产清算:资产流拍与债务困局

截至破产受理日(2022年10月),广汽菲克总资产73.22亿元,总负债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0.8%。法院裁定其“无重整可能”,核心资产(长沙工厂土地、厂房及设备)历经五次拍卖均流拍,最新起拍价降至9.92亿元仍无人问津。非核心资产已处置完毕,但债权人债权总额约81.23亿元,最终仅能按比例受偿。

行业启示:合资模式与转型阵痛

广汽菲克的破产折射出传统合资车企的深层危机:

  1. 战略协同缺失:中外股东在电动化、股权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导致资源内耗;

  2. 市场响应迟缓:燃油车时代积累的品牌优势未能转化为新能源竞争力;

  3. 产能过剩风险:燃油车产线改造成本高昂,长沙工厂因技术落后无人接盘。

后续影响:员工、经销商与品牌终结

广汽集团预留2亿元用于员工安置,部分员工或转岗至广汽埃安;经销商则面临库存积压与保证金损失,部分发起维权。随着破产程序推进,Jeep国产车型彻底退出市场,仅剩进口车业务。这一案例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从“合资红利”转向“自主创新驱动”的标志性事件。

广汽菲克的落幕,既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电动化与全球化浪潮下,缺乏技术迭代与战略协同的企业终将被淘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