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3 日,北京。
这一天,不止是一个纪念日。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
秋日的天空湛蓝如洗,十里长街之上,铁流滚滚,气贯长虹。每一个镜头,都足以让炎黄子孙热血沸腾;每一个步伐,都踏响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铿锵足音。
阅兵场上,成排铁流轰鸣,陆海空三军齐亮相。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结尾将以常规装备收尾时,东风-5C 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压轴登场。
当现场解说员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稳而又极具穿透力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念出它的名字,并清晰地播报出那句足以载入史册的注解时,整个世界仿佛都听到了自己心脏的剧烈跳动: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我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支柱……其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覆盖全球。”
短短四个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修饰,却仿佛蕴含着盘古开天辟地般的伟力。
东风-5C,这柄共和国耗费数十年心血磨砺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胜利80周年的荣光时刻,终于向全世界宣告了它的存在。
从东风-5到东风-5C:中国核力量的里程碑
回望1980年5月18日,当第一枚东风-5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从中国内陆腾空而起,精准溅落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时,那石破天惊的巨响,宣告了中国从此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威慑超级大国的战略反击能力。
从那一天起,“东风-5”这个名字,就成了共和国腰杆上最硬的那根脊梁骨。
从最初的东风-5,到增程型的5A,再到搭载分导式多弹头的5B,每一次升级,都是一次对“真理”射程的延伸,对“和平”分量的加码。
而今天,东风-5C的出现,则是这次伟大远征的巅峰。
“全球覆盖”。
这四个字,是整场阅兵式最具爆炸性的信息。什么叫“全球覆盖”?它的潜台词是:“不要问我能打到哪里,请告诉我你想让我打到哪里。”
这意味着,从中国的发射井里点火升空,这枚导弹的理论射程足以将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目标纳入打击范围。
在物理定律的允许下,再无“安全后方”可言。
这彻底终结了一个时代——那个某些国家可以凭借其地理优势,肆意在全球任何地方挑起冲突,而本土却能高枕无忧的时代。
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谁而铸?
当西方媒体用“五角大楼的噩梦”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形容东风-5C时,他们或许永远无法理解,也或许是在刻意装作不理解:这枚导弹的燃料里,灌注的不仅仅是偏二甲肼,更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屈辱、悲愤与不屈的抗争。
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是为侵略而铸,而是为雪耻而生,为和平而立。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那些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年份:
1993年,银河号事件。
茫茫公海上,一艘满载正常货物的中国商船“银河号”,被美国以“怀疑载有化学武器原料”为由,强行武装截停、扣留。
在长达三周多的时间里,我们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被迫接受了屈辱的登船检查。
当美方人员像搜查战利品一样翻遍了我们的货船,最终一无所获后,他们连一句正式的道歉都没有,便扬长而去。
那一天,我们的人民在问:我们的海军在哪里?我们的尊严在哪里?为什么在公海上,我们连正常贸易的权利都无法保障?
答案很简单,却又无比残酷:因为你的“真理”射程不够远,你的“拳头”不够硬。
1996年,台海危机。
当我们举行正常的军事演习,震慑分裂势力时,美国悍然将其最先进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开进了台湾海峡。
那是赤裸裸的武力恫吓,是在我们家门口的耀武扬威。
那一年,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憋屈。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的航母横行无忌,而我们能做的,却非常有限。
那一天,我们的军人在问:如果战争真的爆发,我们有没有能力把敌人阻挡在国门之外?我们有没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答案依然沉重:因为我们缺少能够让航母战斗群不敢靠近的“杀手锏”,缺少能够让对方本土感受到切肤之痛的“威慑力”。
1999年5月8日,贝尔格莱德。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黑暗的日子。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五枚精确制导炸弹,从不同角度“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三名中国记者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馆舍被夷为平地。
消息传来,举国悲愤。无数爱国学生和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这血腥的暴行。然而,除了抗议和谴责,我们又能做什么?
答案血淋淋地写在被炸毁的大使馆废墟上:落后就要挨打,实力决定一切。当你没有能力让对方付出同等的、甚至更惨痛的代价时,你所有的愤怒和抗议,在他们看来,都不过是弱者的无能狂怒。
“银河号”的耻辱,“台海”的憋屈,“大使馆”的鲜血……这一桩桩、一件件,像一把把尖刀,深深地刺在中国人的心上。
它们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和平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争取来的。所谓的“国际公理”,也只在“东风”的射程之内才有效。
正是这些血与火的教训,催生了我们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也要发展尖端国防科技的钢铁意志。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东风-5C这样的“全球覆盖”战略核导弹?
就是为了正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潜在侵略者:
“银河号”的剧本,永远不会再上演!
“台海危机”的恫吓,再也吓不倒我们!
我们驻外使领馆的屋顶上,再也不会有炸弹落下!
东风-5C 一亮相,西方媒体立刻炸锅。
有评论直言:“这是让五角大楼头疼的噩梦。”
美国媒体特别强调,东风-5C 让战略博弈的天平上多了一块重量级砝码。
欧洲媒体则解读为:中国的核反击能力进入了全新阶段。
要知道,美国的战略安全体系一直建立在“核优势”基础之上。冷战期间,美苏拼的就是谁的核武库更庞大,谁的突防能力更强。
如今,中国的东风-5C 公布“全球覆盖”,等于对全世界说:我们有能力不惧任何核讹诈。
文章写到最后,我想我们必须回归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展示东风-5C,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发动战争,称霸世界吗?
恰恰相反。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大国。这个承诺,过去有效,现在有效,将来也永远有效。我们的核力量,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自卫;不是为了点燃战火,而是为了消除战争。
东风-5C,以及我们整个陆基、海基、空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网络,它们共同构成的,不是一部战争机器,而是一座和平的丰碑。
它是捍卫我们发展权利的“定海神针”。
2025年9月3日,当东风-5C缓缓驶过天安门,它那庞大而沉默的身躯,仿佛在向全世界诉说着一句话:
“我在这里,是为了你们永远看不到我发射的那一天。”
这,就是中国核力量的哲学,也是这柄“东方神剑”的最终宿命。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剑已出鞘,只为——和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