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有件大事,可能不少人都听说了,那就是广汽菲克这家公司,终于在法律上正式画上了句号。
2025年7月8号,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下了一份裁定,宣告这家公司破产了。
这事儿其实拖了快三年了,从它撑不下去到今天,算是有个了结。
可能很多人对“广汽菲克”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要说起它旗下的品牌,那可是大名鼎鼎的Jeep,就是那个咱们常说的吉普车。
当年那句“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的广告词,可以说是响彻大江南北,让无数人觉得开上Jeep就是硬汉,就是自由的象征。
可就是这么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大厂,怎么就走到了破产这一步呢?
这背后的一系列事情,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这事得从头说起。
广汽菲克成立于2010年,那时候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是合资品牌的天下,大家买车普遍觉得,挂着外国标的就比国产的好。
广汽集团和当时还叫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外国集团,两家一合计,各自出了一半的钱,总共投了差不多170个亿,在湖南长沙建了个大本营,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Jeep这个在美国代表着越野和情怀的牌子,在中国本土生产,卖给咱们中国老百姓。
一开始,这步棋走得确实漂亮。
Jeep这个牌子本身就有光环,加上那句特别有范儿的广告词,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他们国产了三款车,自由侠、指南者和自由光,都是当时最火的SUV车型。
特别是2017年,那是广汽菲克的巅峰时刻,一年卖出去了22万多台车。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在当时所有的合资汽车品牌里,它都能排到前面去,绝对算得上是市场上的明星。
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么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几年后会落得如此下场。
好日子没过多久,从2018年开始,情况就急转直下了。
销量就像坐了滑梯一样,一年比一年差。
2018年,销量直接砍了一半,掉到12万多台。
到了2021年,就只剩下可怜的2万台了。
最惨的是2022年,上半年加起来卖了不到2000台车,跟前一年同期比,暴跌了百分之八十五。
这种下跌速度,在汽车行业里都算是非常罕见的,简直就是崩盘。
很多人就纳闷了,好端端的,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第一个大问题,就出在产品质量上。
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烧机油”事件,主角就是它的主力车型自由光。
咱们普通人买车,图的就是个省心耐用,发动机是车的心脏,要是心脏老出毛病,谁还敢买?
“烧机油”这事一出来,Jeep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硬派、可靠”的形象,一下子就塌了房。
口碑这东西,建立起来难,毁掉它可太容易了。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心里都开始打鼓:这车质量到底行不行啊?
信任一旦没了,想再找回来就难了。
除了质量问题,更要命的是它跟不上时代了。
你看这几年,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变化有多快。
国产车一个个都崛起了,比亚迪、长城、吉利,不仅车造得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它们特别懂中国消费者要什么。
车里的大屏幕、智能语音助手、各种辅助驾驶功能,都快成标配了。
你再回头看看那几年的Jeep,坐进车里,感觉像是回到了十年前,内饰设计老气,车机系统卡得不行,技术上也没什么新东西。
这就好比别人都用上智能手机了,你还在卖功能机,那肯定卖不动啊。
消费者又不傻,花同样的钱,我能买到更先进、更舒服、配置更高的国产车,为什么还要为你这个落伍的“情怀”买单呢?
尤其是在新能源这股大浪潮面前,广汽菲克可以说是毫无准备。
当咱们的广汽埃安、比亚迪这些品牌在电动车领域杀得风生水起的时候,Jeep的电动化产品连影子都见不着。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核心问题:两个股东,也就是中方的广汽和外方的斯泰兰蒂斯集团(菲亚特克莱斯勒后来合并成了这个集团),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广汽这边看得很清楚,未来就是新能源的天下,所以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搞自己的自主品牌“广汽埃安”上,而且搞得非常成功。
而外方呢,似乎还沉浸在卖燃油车就能轻松赚钱的旧梦里,对花大价钱在中国搞电动化转型,一直犹豫不决,甚至有点抗拒。
他们想的是怎么从中国市场榨取最后一滴燃油车的利润。
一个拼命往前跑,一个总想往后看,这日子还怎么过?
这个合资公司,慢慢地就成了没人管的“弃儿”。
最能体现这种矛盾的,是2022年发生的一件事。
外方斯泰兰蒂斯集团,突然单方面宣布,要把自己在这家合资公司里的股份提高到75%。
这做法说白了,就是想甩开中方合作伙伴,自己说了算。
广汽集团当然不答应,立刻发公告反驳,双方算是彻底撕破了脸。
这一下,仅存的一点合作关系也宣告破裂,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面的事,就是一步步走向终局了。
因为经营不善,欠了一屁股债,公司在2022年10月正式申请破产。
根据法院的清算报告,公司所有的资产加起来有73个亿,但欠的债却有81个亿,这意思就是,哪怕把公司所有的东西都卖光,还欠着好几个亿,根本还不完。
更让人唏嘘的是,那个曾经寄托了无数希望、投资巨大的长沙工厂,在破产清算的时候拿出来拍卖,来来回回拍了5次,价格从一开始一路打折,降到12亿多,结果还是没人要。
为什么没人要?
因为那是一条为生产燃油车而建的老旧生产线,在今天这个新能源汽车当道的时代,它已经不值钱了,买下来就是个累赘。
所以说,广汽菲克的倒下,不是偶然的。
它是一个信号,告诉所有还躺在功劳簿上的合资品牌,那个单靠一个外国牌子、讲一个情怀故事就能在中国市场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自信。
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技术、好产品和好服务。
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恰恰在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它们更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需要什么,反应也更快。
广汽菲克的故事,其实就是一堂价值170亿的公开课,它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上,如果不尊重市场,不拥抱变化,不拿出真正的诚意和实力,不管你过去有多辉煌,最终都只会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