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到底是交“设计税”还是买代步工具?聊聊iCAR V23这款方盒子
大家买车纠结的事,大多离不开那几个字:选个有个性的?还是踏实点用?尤其10-15万的价位,这既是很多人过渡的首选,同时也是“预算有限还想装点调性”的主战场。最近有个新面孔,名字叫iCAR V23,外观方正得像个小号坦克,一上线就把不少人吸引过去。可冷静下来,又有很多声音说它“太贵”“不实用”。那到底这车是怎么回事,值不值你的关注?
说实话,iCAR V23这个造型在一票国产新能源里,算真有记忆点的。不管是马路上远远瞅见,还是在图片里刷到,都不容易弄混。喜欢它的多半是被这份“硬气”吸引,方头方脑,感觉能去撒点野。可是再一比价格,比空间,比配置,不免开始纠结:这车哪比得过吉姆尼、牧马人这些光靠实力说话的越野老炮?或者,有些人直接拉出来跟主流的空间派SUV比,觉得小了点。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你是拿V23当日常家用车看,那它确实不如那些空间大的SUV;如果你拿它跟真·越野玩具比,比如吉姆尼和牧马人,它又不是专攻极限的那种硬核路线。V23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用买代步车的钱,给你个看起来挺硬派、但用着又挺轻松的玩意儿。你买它,绝不是买最便宜,也不是买最实用,而是多花点,为那股“帅气”交个设计税。
这也解释了不少人疑惑的点:同一个品牌的iCAR 03系列,配置一个比一个齐全,空间又大,价格差不多,为什么还要多花给V23埋单?其实答案很直接:这两个产品线压根不是一回事。iCAR 03主打实用主义,后来干脆改名叫奇瑞风云T3,买的人看重的是性价比和家用方便。而V23主打潮流,你花的钱里有一部分直接砸在设计上,另一些就是看你受不受得了这份个性和外观的吸引力。
一般人糊涂的地方还在于,觉得V23贵,搞不明白它“凭啥”?比如说,V23已经有续航500多公里的版本,如果你执着于同价位谁跑得远,这车确实不是最优选;但你真要想继续等,厂家的规划里明年还有增程版等着你。如果你就想现在买,看看动力,现款打包提到185千瓦,厂家这次确实是“听见了大家吐槽”,把动力和配置都搞了起来。
要说V23最吸引人的本事,真不是空间、续航、动力这种拼数值的领域。它最大的卖点是“能玩能折腾”——比如可拓展的车顶架、射灯、外放电功能这些,让很多喜欢手痒的人有了施展空间。不是那种买来就一刀切只能干代步的类型,而是可以慢慢加点小东西,改一下专属风格,变成“自家独一份”的大玩具。
当然,如果你天天在城里通勤,对什么车顶架、外放电什么的压根没兴趣,只想买个从A到B省心的“交通工具”,iCAR V23那微信调性确实不适合你。而你真要花十来万,想要一个“能折腾,能表达个性”的玩意儿,这东西的性价比倒不低。
网上围绕V23的讨论很分裂。有的觉得它空间还行,比纯越野车大点,但不如家庭SUV;有的嫌它没到极致,没法跟吉姆尼那种“小玩具”玩法一比到底。其实都是拿不同的参照标准来考量。问题不是这车好不好,而是你到底看重什么:想舒服家用、空间第一,那V23就显得鸡肋;你要独特造型、省心通勤兼能玩点花样,那它的位置就很清楚。
而且,买车这事儿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合不合。有人买大空间SUV,为的是全家出游、搬东西方便。有人就喜欢个性造型,不追求“大而全”,反正用起来就是“自个儿高兴”。和那些传统家用电动车比、或者极致越野比,这事根本就不是一码事——不是说哪个好,而是你买之前想清楚需求,别被网上的声音带偏。
再翻翻V23的卖点,细节上的确下了点功夫。比如外形除了方盒之外,线条也很利落,细节上不少复古硬汉风格。加上那种能随便改装、各种外接拓展接口,真正喜欢玩车的小伙伴有了不少空间去“DIY”。动力系统也不是随便糊弄,一步步往主流拉,不是那种只顾造型不顾性能的“混子”。续航方面,500多公里说不上很突出,但在同类定位里也不拉胯。国产新能源都在往多样化进化,谁也不是吃素的,谁家没点看家本事都不敢上场。
厂家确实也在听用户的声音。比如一开始动力不够、配置偏弱,后来马上增加升级,还放出增程版的风声,就是怕失去原本冲着它独特气质来的用户群。至于价格,厂家明着就没打算走最低价,不管怎么对比,V23主打的就是潮流和设计感,想要做个“路上最靓的仔”,你得多掏点,心里也得有底。
这就说回到底买车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只看实用,当然有更省钱的选择;但内心忍不住想多一分个性,且对“硬派气场”有点执念,V23就变得有吸引力了。说白了,有人买车是工具,有人是生活;有人要方便,有人要范儿。选V23,就是你愿意为那一份“帅”,交一笔设计税,并为这种独特愿望付一点溢价。
具体发现,这个选车逻辑在年轻用户里更明显。不少人本就不是第一辆车,也不是给家庭做主力,而是追求自我表达。V23的产品定位清楚:不是装下更多人,不是跑得更远,而是给你拓展玩具性的空间。如果你想加外接电源、射灯、改装什么的,这车本身的外围接口和车顶载物功能,都是冲着“折腾派”来的。其他车型,哪怕能加,也往往要自己再花钱,甚至“动手能力”强才敢改。
那种愿意为设计和调性付钱的用户,只要买来V23就很难后悔。他们要的不是“最多”,而是“更有意思”。当然,也有不少家庭型车主,看了外观觉得好玩,实际体验之后,可能觉得还是空间和续航最重要,最后还是选了别家主流SUV产品。
至于价格讨论,其实一直都在。有人拿iCAR 03来搅局,觉得同价格能买更大的车。但换个角度,这俩就是完全不同的路子。你要的是一辆家里能全员出动的大车,还是一个能随心折腾的潮流玩物,不是一道横线能画出的。
V23算是这波新能源里,大胆走自我路线的那拨。不是没有妥协,也不是谁都买单,而是每一步都刻意做出选择题。厂家的思路就是:我能让你在马路上多一份辨识度,也给你留足空间能发挥。外观好不好看,确实见仁见智;功能能不能用到极致,也要看你平时怎么玩。如果你对这些“玩具属性”无感,坐等下探价格,V23不是你的菜;想翻江倒海,秀出自家独特造型,它就是你的宝贝。
总结下来,买车这事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有人喜欢大气实用,有人追求独特设计。iCAR V23不是万能选手,但确实是个能让人“为帅气买单”的独特玩具。到底花这笔钱是交“设计税”,还是买了生活里的个性标签,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这年头,能在马路上多一份辨识度,也是挺爽的。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