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驾再落子,北汽极狐能否逆天改命?
今天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华为汽车的消息。从问界到智界,再到享界和尚界,华为的“造车朋友圈”不断扩大。但很多人不知道,华为最早合作的伙伴其实是北汽极狐。这段始于2017年的合作,曾经推出号称“全球首款搭载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却并未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水花。
如今,华为与北汽的合作再度加码,双方已将合作升级为“车企+华为科技全生态”的战略共同体。那么,极狐这次能否抓住华为智驾的快车道,实现逆袭呢?
早期试水:技术领先却市场遇冷
回顾2017年9月,北汽与华为签下了华为与国内车企的第一份战略协议。当时两家公司携手成立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意图将ICT技术与智能网联深度融合。经过超过1200天的研发,终于在2021年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
这款车在当时堪称技术标杆:搭载华为ADS智能驾驶系统、鸿蒙座舱,拥有34个高感知硬件,支持400 TOPS超强算力,甚至被称为“全球硬件架构能力最强的车型”。但市场反应却出乎意料地冷淡,近40万元的售价让消费者望而却步,销量惨淡。
品质质疑:用户投诉凸显品控问题
除了价格因素,极狐的产品品质也受到一些消费者的质疑。最近就有车主投诉,称提车约两个月后发现车玻璃存在气泡问题,车辆后保险杠的塑料部件漆面及后备厢漆面均不够平整。另一位车主也反映类似问题,提到“车子有划痕漆面瑕疵”。
这些投诉虽然只是个例,但确实反映出极狐在品控方面可能存在提升空间。对于一家志在高端市场的品牌来说,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点品质瑕疵都可能成为消费者望而却步的理由。
战略转型:华为智驾赋能高端转型
面对市场的冷遇,北汽极狐并没有放弃与华为的合作,反而进一步加深了绑定。根据北汽蓝谷发布的公告,公司将开发3款享界品牌整车,投资总额高达55亿元。这一投资规模远超此前对极狐品牌的投入,显示出北汽将资源向高端品牌倾斜的决心。
与此同时,北汽蓝谷也更名为“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主业。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北汽正在重新调整其新能源战略,将更多希望寄托在与华为合作的高端品牌上。
新品攻势:极狐T5能否扭转局面?
今年以来,极狐推出了新款T5车型,试图通过更亲民的价格和全面提升的产品力打开市场。从试驾体验来看,新款T5展现了不少亮点:健康环保座舱几乎没有任何异味,电门调校既跟脚又线性,底盘扎实稳健。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智驾表现。据试驾者反馈,“我们在107国道进行智驾,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前面有障碍物会主动变道,通过红绿灯会停车自动起步”。这种水平的智能驾驶能力,放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已经成为了极狐T5的核心卖点。
前景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目前来看,极狐确实处在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方面,它拥有华为智驾技术的加持,具备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实力;另一方面,市场对极狐品牌的认知度仍然有限,品控问题也时有发生。
华为与北汽的合作模式已经从单纯的技术供应,升级为“车企+华为科技全生态”的战略共同体。这种深度绑定,既能为极狐带来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也可能因为双方的利益博弈而带来新的挑战。
对于极狐来说,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提升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打造出口碑过硬的产品。同时,也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改变消费者对极狐品牌的认知。正如一些用户所言,“极狐这个名字起的不好,既不接地气,也没有能令人印象深刻的内涵”,品牌重塑也是当务之急。
结语
华为智驾再次落子北汽极狐,这场持续八年的合作正迎来最关键的时刻。从早期的技术试水,到如今的全面赋能,极狐能否借助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实现品牌突围,还需要市场的最终检验。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华为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极狐有机会凭借先发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问题在于,它能否把握住这次机会,扭转之前的低迷局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