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十月,新势力销量榜又"炸锅"了!零跑单周破1.3万,蔚来多品牌集体开挂,尊界却只卖了550台?最近刷车圈新闻,2025年十月二十号刚出炉的第42周新势力销量战报直接霸屏——零跑汽车单周交付量直接冲上1.3万台,比上个月同期涨了快20。
更夸张的是蔚来,旗下乐道、萤火虫俩子品牌同时发力,加起来一周干了6000多台,比去年同期的单品牌苦熬强了不少倍。可另一边,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华为加江淮高端联名款尊界,这周销量却只有550台,连零跑的零头都不到。当时不少人还吹尊界对标迈巴赫,得抢着买,结果这数据一出来,直接打脸了。
那问题就来了:零跑凭啥能卖爆?蔚来多品牌战略是真翻身了,还是虚火旺?尊界550台的成绩,到底是被高估了,还是另有隐情?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聊聊。
第一部分:零跑周销1.3万!是虚高还是真本事?这波增长到底靠啥
先看最猛的零跑——2025年十月14日到20号这周,交付1.3万台,平均每天卖接近1860台。要知道,这可不是靠清库存或者年底冲量的临时爆发,而是连续好多个月保持每周1万以上的稳定输出。零跑在十月份的最终交付数字更是亮眼——单月交付38177台,创造了自身的新高。当时还有同行酸零跑就靠低价走量,高端不起来,结果人家这周的主力车型里,售价15万到20万的C16和C10占了大头,20万以上的C11增程版还在不断增长!这种局面说明啥?说明零跑已经不是单纯的低价走量品牌了,而是逐渐攻占高端市场的新势力巨头。
为啥能卖这么好?咱拆开看三个关键因素。
先说性价比——这三个字刻进了零跑的DNA。零跑的C系列主打标配即高配,比如15万级的C10,直接给全景天窗、L2级辅助驾驶、8155芯片车机,这在别的品牌至少得加2万。你想啊,2025年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谁愿意为华而不实的配置包多掏钱呢?零跑直接把该有的全给你,价格还压到底,消费者能不买单吗?这一招儿在整个新势力市场都是独树一帜的。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这种做法完全是切中了现代人的购车痛点——不想花冤枉钱,就要那种诚心诚意的车。零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真正的性价比,不是便宜,而是给你该有的东西。
再说技术口碑翻身了——这是长期投入的结果。之前零跑被网友吐槽增程器噪音大、电车续航虚,这都是实际问题。但近两年零跑憋大招,自研的电驱系统把技术指标一个个地往上提。在电耗方面,零跑在同级别车型里的表现开始领先,能源效率逐步改善。更重要的是,零跑在电池安全领域做了实实在在的投入,今年夏天高温季节,零跑的自燃事故记录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直接把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焦虑给补上了。你想想,消费者买电动车最怕啥?就怕电池出问题。零跑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让用户能够安心地购买和使用,这种信任感一旦建立起来,品牌的黏性就有了。
三是渠道下沉赢麻了——这是执行层面的优势。截至2025年九月,零跑在全国已经有超1200家门店,连三四线县城都能看到。对比某些新势力还在一二线城市卷商圈位置,零跑直接把店开到消费者家门口,试驾方便、售后响应快,这样的购车体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就是天差地别。很多人买车的时候,不想跑太远去试驾,也不想日后维修还得往大城市跑。零跑这种下沉战略,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最接地气的市场策略。当初那些评论家们还说零跑走不远呢,结果销量数据一出来,连传统车企的销售都嘀咕,这帮搞性价比的,咋越做越扎实了?
零跑能够在十月取得1.3万台的周销成绩,绝不是偶然,而是性价比、技术积累、渠道铺设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每一块都在为销量做贡献,每一块都有实实在在的支撑。这也给其他新势力品牌敲了个警钟——光炫技术、光比配置已经不够了,消费者要的是真正能用、真正划算、真正省心的车。零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能从众多新势力中脱颖而出。
第二部分:蔚来多品牌集体爆发!乐道加萤火虫是真救主还是靠啃老本
再来看蔚来的逆袭——这周蔚来公司体系总交付量超过1.06万台,其中乐道销售接近4500台,萤火虫销售超过1500台,加起来乐道和萤火虫接近6000多台。要知道,去年这时候蔚来还靠老大哥ES8和ES6硬撑,子品牌一个月都卖不出1000台。一年的时间,子品牌从边缘产品变成了销量的支柱,这个转变有多大?你可以这样理解,就像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突然开出了两条新的生产线,不仅解救了整个工厂,还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这波爆发,靠的是啥?先说乐道——这是蔚来在2025年重点推出的产品。乐道对标的是市场最热的20万级家庭SUV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这样的爆款。但乐道的价格起点在22.98万,直接便宜了一大截。除了价格,乐道还有别人没有的特色功能,比如后排的亲子模式,儿童座椅一键调节,后排娱乐屏幕配置,这些细节设计都是为了家庭用户量身定制的。当时很多人觉得蔚来做20万级,品牌调性得垮了,这是传统思维在作祟。结果上市第一个月订单就破3万,这周交付量占了蔚来子品牌的一半以上。为啥这么火?核心原因就在一个字上——换电。蔚来把自己最大的杀手锏换电体系下放了,乐道用户也能用蔚来的三代换电站,3分钟换电比充电快多了,这一招儿直接解决了续航焦虑。你想啊,消费者最怕的是什么?续航焦虑。蔚来把这个痛点一下子就给解决了,不用充电等四五个小时,换个电池几分钟就走,这种体验和充电完全是两个世界。
再说萤火虫——这周卖了约1500台,定位很清楚就是10万级城市代步车。但别看是代步车,配置一点都不寒酸。全系标配自动泊车、后排独立空调、50米循迹倒车,这些都是为了新手司机着想的贴心设计。更关键的是,蔚来把用户服务这套打法搬到了小车身上。买萤火虫的用户,照样能享受免费道路救援、每月8G流量,这在同行小车品牌里基本是不可能的,人家大多数都是按月收费的。当时还有竞品嘲笑蔚来做小车肯定亏死,结果人家靠规模效应和换电体系摊薄成本,硬是把运营效率提上来了。萤火虫虽然销量没有乐道那么夸张,但稳定性好、口碑在积累,未来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为什么能成功?说到底还是差异化定位加上资源整合。蔚来品牌继续走高端路线,乐道走家庭市场,萤火虫走代步市场,三个品牌各有各的目标用户,各有各的产品特色,但又能共享蔚来的换电网络和核心技术。这种模式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极强的组织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从销量表现来看,蔚来找到了一条新的增长路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蔚来首次实现了连续两周单周交付破万台,这是蔚来历史上的第一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多品牌战略已经从试验阶段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乐道L90刚推出不久,就用86天交付3万多台,这个速度在纯电大型SUV里是破纪录的。全新ES8产能持续提升,萤火虫周销已经稳定在1500台左右,整个体系在有序地运转。
但这里面也有需要警惕的问题——子品牌卖得好,是不是靠的老用户带流量?要是独立出去,还能火多久?这是个长期的问题。从短期看,乐道和萤火虫靠着蔚来的换电网络和品牌基础,确实在吃红利。但长期来看,这两个子品牌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独立品牌认知才是关键。比如乐道能不能让消费者记住它代表家庭性价比,萤火虫能不能成为10万级智能代步的标杆,这些才是判断它们能走多远的标志。如果光靠蔚来输血,迟早得断奶。蔚来的管理层应该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在这两个子品牌上投入那么多的研发和营销资源。从官方的表态和产品策略来看,蔚来是在认真地打造这两个品牌,而不是简单地做个临时的销量补充。
第三部分:尊界550台!是华为光环失灵了还是高端市场不吃这套
最后说说最让人意外的尊界——2025年十月第42周,销量只有550台。要知道,这可是华为和江淮联手打造的高端豪华车,对标迈巴赫S级,起步价超80万,宣传的时候还说用了华为最先进的鸿蒙座舱加激光雷达智驾。结果这数据一出来,直接让当初喊必买的人沉默了。550台听着多不多呢?换个角度想,零跑一天就卖1800多台,蔚来一周卖1万多,尊界一周550台,这个数字确实扎心。
为啥卖不动?咱分析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定位太窄。80万以上的豪车市场,一年全国就卖十多万台,其中七成被BBA占据,也就是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这几款车。剩下三成里还有劳斯莱斯、宾利这些传统豪强,它们有百年的品牌历史沉淀。尊界作为一个新品牌,凭什么让消费者选择它呢?这不是有没有好产品的问题,而是消费心理的问题。买豪车的人,很大一部分买的就是品牌和身份象征。你开着劳斯莱斯出门,全世界都知道这是顶级豪车。你开着尊界出门,有多少人能认出来呢?这就是新品牌的先天劣势。华为和江淮的组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陌生感太强了。华为在手机领域叫得响,但豪车领域呢?没有底蕴。江淮在商用车领域有些积累,但在豪车领域的认知更是空白。这个组合如果要改变消费者观念,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都要超出预期。
其次是产品力没有戳中痛点。华为的智驾技术和座舱系统确实在业界领先,这不否认。但80万以上的用户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呢?是乘坐舒适性、是品牌象征性、是专属定制化的服务。尊界在这些方面的体验,对比迈巴赫的航空级座椅按摩系统、对比劳斯莱斯的专属定制服务,还是差了一截。特别是内饰设计,尊界用了不少真皮和木纹,这些材料本身没问题,但用户的心理预期被打破了。你花80多万买一个车,你期待的是什么?是独一无二的定制感、是超越想象的工艺水平、是坐进去就能感受到的奢华。尊界在这方面的呈现还不够有说服力。更致命的是,尊界没有提供增程或插混版本,80万买纯电豪车,续航焦虑比普通用户还严重。为什么?因为这个价位的用户经常要跑长途,可能是全国出差,可能是公务活动,续航里程的限制就成了大问题。这一点尊界处理得太不周到了。
再就是渠道和服务跟不上。华为虽然手机卖得多,门店众多,但豪车销售和手机销售完全是两个套路。豪车销售需要的是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需要销售顾问对客户的需求有深入的理解,需要为不同的用户量身设计购车方案。尊界目前的门店大多和问界共用,共用什么呢?共用了场地,但没共用专业能力。问界的销售顾问是为10万到30万价位的消费者服务的,他们能理解这个价位消费者的需求。但豪车消费者的需求完全不同,他们要的就是白手套服务、要的就是被尊重和被理解。从目前的现状看,尊界在服务端的投入明显不足。对比奔驰的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对比劳斯莱斯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尊界在这方面还得补课。销售端补不上、服务端跟不上,这就很难突破销量的天花板。
尊界的失利告诉了我们什么?它说明高端市场有高端市场的规律,不是说你有先进的技术光环就能赢。技术只是基础条件,品牌故事才是真正的加分项。为什么奔驰、宝马、劳斯莱斯能长年占据高端市场?因为它们有百年的品牌积淀,消费者相信这些品牌代表了最高的品质标准。尊界想要打破这个格局,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做的远远超过推出一款产品。需要在品牌建设上投入,需要在服务体验上创新,需要在产品定义上有突破。现在尊界550台的成绩,只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警告——高端市场没有捷径,再好的技术、再强的品牌方也得尊重市场规律。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销量战报一出,评论区直接成了辩论现场。我们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来聊聊,看看大家伙最关心的是什么。
有人问,零跑卖这么好,会不会为了冲量降低质量呢?从2025年投诉数据来看,零跑的百车故障率已经在同级别处于较低水平,比早几年确实改善了不少。而且零跑的电池和电驱都是自研的,品控自己把关,反而比那些外包的更靠谱。这一点值得肯定。不过咱还是要提醒想买零跑的朋友,最好在购买前试驾一下,重点关注增程器的噪音表现和车机系统的流畅度,这两个方面是消费者最关注的。
还有人问,蔚来的子品牌独立后,还能活下去吗?这个问题问得好。短期看,乐道和萤火虫靠着蔚来的换电网络和用户基础,还能吃几年红利。但长期来看,能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认知才是关键。乐道需要让用户记住它代表家庭市场的性价比选项,萤火虫需要成为10万级代步智能车的标杆。如果仅仅靠蔚来输血,迟早得断奶。从目前的产品策略和投入力度来看,蔚来是在认真对待这两个品牌,所以活下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关键是看蔚来能不能持续创新,能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还有人问,尊界卖不好,华为会不会亲自下场造车?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华为现在坚持的策略是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这已经不是一两次表态了。但如果尊界的销量持续低迷,华为肯定会调整合作方式,可能会加大技术投入,可能会换合作伙伴,甚至可能会重新定义产品定位。不过华为更可能把精力放在问界系列上,毕竟问界一个月卖三万多台,远远超过尊界的产量。从战略角度看,华为应该是在通过不同的品牌合作来试验不同的市场定位,尊界的失利不代表华为的失利,只是说明高端市场的进入难度比预期要高。
更深层的问题其实在这里——新势力品牌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打入高端市场?这是个全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特斯拉做到了,但特斯拉花了多长时间?从第一款Roadster到成为全球电动车领头羊,用了十多年。尊界才上市几个月,销量不理想就着急,这其实是对高端市场认识不够深。品牌建设是需要时间的,消费者的信任也是需要积累的。尊界应该调整心态,既然一下子难以打破BBA的垄断,那就先抓细分市场,先建立品牌口碑,再谋求市场突破。
结语
从这一周的销量战报就能看出,2025年的新势力市场早就不是谁烧钱多谁赢的时代了。进化到了现在,市场分化越来越明显。零跑靠性价比加技术口碑稳扎稳打,蔚来用多品牌战略覆盖不同人群,而尊界则暴露了高端市场的残酷——光有技术光环不够,品牌底蕴和服务体系才是关键。
这种分化其实代表了整个行业的成熟。早期的新势力市场,大家拼的是融资额、拼的是概念、拼的是谁的故事更吸引人。现在大家拼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服务力、品牌力。能存活下来、能脱颖而出的品牌,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真本事。零跑在性价比和技术上有真本事,蔚来在多品牌运营和用户服务上有真本事,而那些没有真本事只靠融资和故事的品牌,正在被市场淘汰。
下次再有人问你,20万到30万的预算买什么新势力车最合适,你就可以甩出这组数据了。要是想要性价比和实用性,零跑的C系列绝对是首选。要是更看重家庭化的用户体验和配套服务,蔚来的乐道系列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是一定想买高端豪车,那可能还得再等等,尊界虽然有诚意,但市场认可度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最后的问题是,如果预算20万到30万,你会选零跑C16,还是蔚来的乐道L60?这个选择其实反映了现代消费者对于新势力品牌的不同需求。有人看重的是产品本身,有人看重的是品牌附加值,有人看重的是用户体验。无论怎么选,都代表了市场在进步、消费者在升级、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这就是2025年新势力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