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魔幻的事儿见多了,但荷兰人最近这波操作,还是让我看乐了。
怎么说呢,就像一帮西装革履的绅士, meticulously 策划了一场惊天大劫案,开着挖掘机冲进银行金库,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撬开保险柜,发现里面就一张纸条,上书四个大字:“钱在隔壁”。
更逗的是,他们撬的这个“保险柜”,不仅是空的,还是个烫手山芋。而真正的“钱”,也就是安世半导体的命根子,不仅安然无恙,还顺手把这帮劫匪的后路给抄了。
这事儿要我说,根本不是什么商业纠纷或者地缘政治博弈那么简单。它更像一出活生生的、带点黑色幽幕的舞台剧,剧本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你以为你抢的是什么?》。这出戏掰开揉碎了看,里面至少能品出三层味道:第一层是荷兰人的自作多情,第二层是德国车企的集体懵圈,最后一层,才是咱们这边不动声色的釜底抽薪。
先说说这第一层味道,荷兰人的“自作多情”。
九月底,荷兰政府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突然从历史的垃圾堆里翻出来一部1952年的老古董法律,说是为了“国家安全”,强行把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荷兰总部给“接管”了。
你听听这词儿,“接管”。说得文绉绉的,干的事儿跟拦路抢劫没啥区别。冻结资产、罢免CEO、股份托管给第三方,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那叫一个干净利落。背后是谁在拱火,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美国人前脚刚发布个什么“附属实体规则”,荷兰人后脚就“心领神会”了。
这操作,从战术上讲,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听话”。但从战略上讲,简直蠢得让人心疼。他们大概以为,控制了总部,就等于掐住了安世的喉咙。毕竟,在传统跨国公司的剧本里,总部就是大脑,是发号施令的中枢神经。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时代变了,剧本也换了。
安世这家公司,早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欧洲企业了。它的魂,在中国。具体点说,在东莞。那个占了整个集团72%封测产能的超级工厂,才是安世真正的心脏。一年900亿颗芯片零件的产能是什么概念?就是跺一脚,全球汽车产业链都得抖三抖的水平。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心脏,早就实现了“本土化生存”。管理团队、供应链、四千多名员工,95%都是咱们自己人。这哪是什么欧洲企业的分公司,这分明就是一个披着欧洲外衣的中国制造巨头。
所以你猜怎么着?荷兰那边刚宣布“接管”,东莞工厂这边48小时内,系统就无缝切换到了本地。生产线连个磕绊都没打,该干嘛干嘛。荷兰政府手里攥着一堆法律文件和银行账户,就像个抱着方向盘却发现车已经被开走的司机,坐在原地,一脸茫然。
他们抢了个寂寞,抢了个名义上的“法人代表”,抢了个需要不断烧钱维持的行政和研发中心。这份资产,瞬间从香饽饽变成了甩不掉的狗皮膏药。这就叫自作多情,以为自己是主角,结果发现连个配角都算不上,顶多算个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接下来说说第二层味道,德国人的“集体懵圈”。
荷兰人这边还抱着个空壳子发愣呢,另一边,德国人先炸了。
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响当当的德国汽车巨头,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啥?因为他们的命脉,有一部分就攥在安世手里。
安世半导体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这个领域,差不多占了全球五分之一的市场。在MOSFET这种关键零件上,更是独占鳌头。这玩意儿,对汽车来说,就跟人身上的毛细血管一样,单个看不起眼,但缺一根,整个人就得瘫。一辆新能源车,身上得揣着一两千颗这种芯片。欧洲车企将近四成的芯片需求,都指着安世吃饭。
现在好了,荷兰人一顿骚操作,直接把饭碗给砸了。供应链一断,德国人发现自家的芯片库存,据说只够撑几个礼拜。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汽车工业可是欧洲的命根子,背后是上千万人的饭碗和天文数字的GDP。
这下,什么“盟友情谊”、“政治正确”都顾不上了。十几家车企大佬联名施压,电话都快把布鲁塞尔和海牙的房顶给掀了。他们估计也想不通,自家后院里,怎么就出了荷兰这么个“猪队友”?本来是想跟着美国大哥给中国使绊子,结果绊子没使成,先把自己人给撂倒了。
这场面,就叫一个大写的尴尬。一场原本精心设计的外部突袭,瞬间演变成了引火烧身的内部危机。荷兰人发现,自己被夹在了中美欧三方的压力锅里,里外不是人。
最后,才是这出戏最精彩的部分,也是第三层味道:咱们这边的“釜底抽薪”。
面对荷兰的明抢和欧洲的恐慌,咱们这边呢,没吵没闹,没搞什么声嘶力竭的抗议,就安安静静地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商务部出手,对安世中国的东莞工厂实施出口管制。这招就叫釜底抽薪,简单直接。意思很明白:那个能造芯片的工厂,在我地盘上。水龙头在我手里,我想开就开,想关就关。你们欧洲人不是缺货吗?可以,先让你们的政府跟我们谈。
第二件事,就更狠了,叫“刨你祖坟”。紧接着,一则关于稀土的新规出台了。规定看着不长,但威力巨大:任何含有0.1%中国成分的境外产品,出口都得经过审批。
稀土是啥?玩制造业的都懂,那是芯片的“工业味精”,抛光、做磁性零件,哪儿都离不开它。而高纯度稀土,咱们中国在全球供应里,是绝对的霸主。这条规定一出,等于从产业链的最上游,给所有想绕开中国搞生产的念头,判了死刑。你以为你在欧洲建个新厂就能解决问题?对不起,只要你用的抛光粉里有0.1%是我家的,你就得先过来拜码头。
这两招下来,博弈的天平,彻底歪了。之前还牛气冲天的荷兰经济大臣,立马紧急致电,说要坐下来好好谈。咱们的回应也很干脆:可以谈,先把抢的东西还回来,把错误纠正了再说。
到这儿,你以为故事就完了?不,好戏才刚刚开始。
在绝对的主动权面前,安世中国做了一件让整个欧洲汽车业都倒吸一口凉气的事。他们宣布,恢复对欧供货。但,得按我的新规矩来。
规矩有三条,每一条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在了欧洲人的痛点上。
第一,所有欧洲客户,别再找荷兰那个已经被架空的总部了,直接跟我安世中国签新的专属供应协议。这一条,等于是在全世界面前,公开给荷兰总部办了场“追悼会”,在商业流程上,直接宣判了它的死亡。
第二,所有交易,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招,才是真正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半导体这种长期被美元霸权笼罩的高科技领域,硬生生撕开了一道人民币的口子。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了,这是在用市场和产能的绝对优势,撬动旧有的金融秩序。
第三,也是最扎心的一条:由于中国国内订单太多,以后给欧洲的供货量要“动态调整”,本土市场永远优先。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把“客户是上帝”这块牌匾给摘下来,当柴火烧了。潜台词是:时代变了,大爷。以前是你们挑挑拣拣,现在是我说了算,你们,得排队。
摆在德国大众、宝马、奔驰面前的,是一道屈辱但又无法拒绝的选择题:要么,低下你高贵的头颅,接受这套以中国为中心、以人民币为媒介、以本土优先为原则的新游戏规则;要么,就眼睁睁看着自家几十万一辆的豪车,因为缺了几颗小小的芯片,变成一堆昂贵的废铁。
你说,他们会怎么选?
至于荷兰总部现在是不是“傻眼”,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全球的产业链玩家们,通过这出戏,又一次深刻地理解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在今天这个世界,金融霸权和法律游戏玩得再花哨,最终还是要落到谁能把东西实实在在地造出来。谁的工厂能24小时灯火通明,谁的产业链能扛住各种冲击,谁,就有资格在谈判桌上翘起二郎腿,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荷兰人导演的这场闹剧,本想给别人一个教训,结果却给自己上了一堂最生动的课。他们亲手把全球供应链的主导权,又向东方,重重地推了一把。
这事儿闹的,是不是挺黑色幽默的?反正我是看乐了。这盘棋,你怎么看?评论区里,咱接着唠。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