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又是一年“群雄逐鹿”。比亚迪祭出“仰望”,号称十年砺剑,电驱技术、闪充加持、智驾傍身,听着就让人跃跃欲试。然鹅,瞅瞅那身价,升斗小民也只能远观了。
这事儿,让我咂摸出点门道。一面厢,咱嚷嚷着要扶持国货;另一面厢,稍稍沾点“奢”气的国货,价格就直逼甚或凌驾于舶来品之上。就拿座驾来说,街头巷尾跑的还是合资车,真正肯豪掷千金购入国产臻品的,有多少是真爱粉,有多少是为情怀买单,又有多少是……“门面”需要?
比亚迪这番操作,明摆着是要叩开高端市场的大门。这自然是好事,说明“中国智造”也在戮力甩掉“廉价”的标签。可关键是,高端市场不是光靠堆砌技术就能攻城略地的。品牌底蕴、历史积淀、文化熏陶,这些软实力,非一蹴而就可得。
坊间传言,比亚迪这几年销量蹿升,靠的是“物美价廉”。这话不假,但“物美价廉”亦是柄双刃剑。一旦品牌调性固化,再想更上一层楼,就难于蜀道。这就好比,大家都认定了你是个卖快餐的,忽然有一天你说你要掌勺米其林,人家肯定会嘀咕:你莫不是在诳我?
当然,比亚迪绝非虚张声势,人家是动真格的。癥结在于,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车,更是身份的象征和价值的投射。一个驾驭奔驰宝马的人,和一个把玩比亚迪“仰望”的人,在他人眼中,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社会阶层。
这背后,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心理活动。我们一方面憧憬国货腾飞,一方面又生怕被归类为“草根”。这种龃龉的心态,也折射出我们社会阶层板结化的隐忧。
说白了,座驾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社会地位的具象化。尤其是在华夏,房产、车辆,这些都是衡量一个人功成名就与否的重要标尺。所以,很多人宁愿身负巨额房贷,也要置办一辆BBA来撑场面。
这就引申出了另一个议题,为何我们如此在意旁人的评头论足?为何我们需要借助外物来佐证自身的价值?这恐怕要溯源到我们的文化基因里了。自古以来,我们都推崇“衣锦还乡”、“光耀门楣”,说白了,就是要人前显贵。
这种心态,在当下社会变得尤为错综复杂。一方面,我们标榜个性,崇尚自由;另一方面,我们又渴求认可,渴望融入群体。这种悖反的心态,也让我们在消费抉择时,愈发踌躇不前。
言归正传,比亚迪“仰望”究竟能否旗开得胜?依我看,这不仅仅取决于它的技术实力,更取决于它能否拿捏住消费者的脉搏。它需要向消费者传达,拥有“仰望”不仅仅是拥有一辆车,更是拥有一种生活格调,一种价值取向。
这道阻且长,但并非镜花水月。毕竟,中国市场足够广袤,消费者的需求也足够多元。只要比亚迪能够找准自身的定位,锁定自身的受众群体,就有机会在高端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只不过,在“仰望”星河灿烂的同时,也别忘了脚踏实地。归根结底,芸芸众生,还是需要一辆务实耐用、价格亲民的座驾。唯有让更多的人开上比亚迪,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
对了,开篇那首打油诗里,那只“此羊有啥想不开一心只往火里栽”的羊,或许就是想昭告天下,纵是羊,亦有逐梦的权利吧。正如比亚迪,即便面对荆棘丛生,也要义无反顾地向上“仰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