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焊死,集体发疯:新能源车圈的生存法则只有一个

讲真,看到新闻说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速提质向新”,我差点把手里的保温杯捏碎。什么叫加速?现在这速度还不够快吗?这已经不是赛车了,这是一群红了眼的玩家,把油门焊死,一脚直接踹进了ICU。这不是提质向新,这是集体发疯,是所有人都揣着炸药包,准备在决赛圈里来一波“不装了,摊牌了”的自爆式袭击。

油门焊死,集体发疯:新能源车圈的生存法则只有一个-有驾

所谓的产业报告,用一堆图表和GWh数据,试图冷静地告诉你,市场一片大好,未来可期。你看,产销量稳步提升,动力电池需求水涨船高,正极材料供不应求。是是是,数据都对,逻辑链也完美无瑕。但现实世界不是实验室里的烧杯,现实是混沌的,是充满草台班子和烂梗的修罗场。

这个逻辑链的起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本身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你以为消费者在买车吗?不,他们是在买“信仰”,在给自己贴标签。会买特斯拉的,你跟他聊性价比他都觉得你在侮辱他,人家买的是去火星的船票,是马斯克本人的精神附体。会买蔚来的,买的是海底捞式的服务和李斌老师那值得关心的精神状态,你以为他在充电,其实是在社交。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剩下的大多数人,不是在买车,是在买彩票,赌哪家新势力不会在自己还完车贷前就地飞升。

所以,当上游那些搞正极材料的大佬们,看到下游车企们跟不要钱一样下订单时,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想的是“坏了菜了,这帮人又颠了”。但生意就是生意,下游疯了,中游就得陪着一起嗨。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奇观:各家动力电池企业开始疯狂扩充自己的“军火库”,也就是所谓的产能。

你以为他们在扩充产能?不,他们是在进行一场“军备竞赛”。宁德时代搞麒麟电池,比亚迪搞刀片电池,名字一个比一个玄幻,听起来都像是从修仙小说里扒下来的法宝。大家的核心逻辑已经不是“我要怎么活得更好”,而是“我要怎么才能熬死你”。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新玩家,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最好的竞争手段,已经不是产品力,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让大家都没饭吃。

我作为一个被电动爹折磨了好几年的中年人,看这些新闻就感觉特别魔幻。报告里画着漂亮的增长曲线,GWh,同比增长47.47%,数字一个比一个大,感觉下一秒就要跑步进入星际时代。但我关心的是什么?我只关心我冬天开车敢不敢开暖气,我只关心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面有没有三个大哥在打架。你跟我讲产业的宏伟蓝图,我只想知道下楼买个菜会不会在半路趴窝。

说到电池我就来气,我那破手机,充电五分钟,待机两小时,新换的电池还不如门口修车大爷给电驴换的超威,什么纳米技术,典中典。车圈也是一个道理。

他们总喜欢把技术名词搞得特别高大上,什么智能座舱,什么高阶自动驾驶,什么正极负极材料,整得跟炼丹秘籍一样。但决定技术成败的,从来都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而是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我跟你讲,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考官,不是特斯拉的工程师,是山东菏泽的老头乐大军。只要大爷的走位够鬼畜,你车上装个天河一号都没用,责任直接就定给你了。同理,电池技术的关键,也不在于能量密度又突破了多少,而在于用户是否愿意为你的品牌玄学买单。你信了,那你加价买到的就是信仰光环;你不信,那你看到的就是工业垃圾。

油门焊死,集体发疯:新能源车圈的生存法则只有一个-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什么修仙什么炼丹,但你再看看现在车圈这帮人干的事儿,是不是比修仙还玄幻?前一秒还在发布会上喊着“遥遥领先”,后一秒就背刺老车主;前脚刚说我们不打价格战,后脚就把价格屠刀架在了同行的脖子上。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闪电战打法,简直是道诡异仙附体,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所以,当报告预测说,未来动力电池装机量会继续上涨,头部企业占比高达90%的时候,这背后翻译过来是什么?翻译过来就是:战争会越来越残酷,小玩家的尸骨会成为巨头们王座下的地基。头部企业和下游车企“背靠背”的模式,听起来很美好,但其实就是绑在同一辆战车上的亡命徒。一荣俱荣,一损,那可就是直接团灭。这简直就是一场献祭!

油门焊死,集体发疯:新能源车圈的生存法则只有一个-有驾

那么,这场血肉模糊的战争,最后的赢家会是谁?是那个技术最牛逼的?是那个产能最大的?是那个PPT做得最漂亮的?

都不是。

在当下的汽车市场这个黑暗森林里,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掀桌子。最后的赢家,一定是那个最不讲武德、最没有底线、最先把所有人都拉下水,在泥潭里打滚肉搏的那个。因为当所有体面都被撕碎后,能活下来,就是唯一的逻辑。

但能活,就是能活。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