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件最近发生在江西吉安的挺闹心的事儿,这事儿跟咱们很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息息相关,那就是买新车。
谁家要是买了辆新车,那绝对是件大喜事,得开出去兜兜风,跟亲戚朋友们分享这份喜悦。
可是,吉安的尹女士,这份喜悦仅仅维持了16公里就戛然而止了,换来的,是一个多月的糟心和扯皮。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前不久,大概是今年8月下旬的时候,吉安市吉水县的尹女士高高兴兴地去4S店,提了一辆崭新的捷途T1型号的电车。
新车到手,心里那叫一个美,开着新车回家的路上,估计连空气都是甜的。
可谁能想到,这甜蜜的劲儿还没过呢,问题就来了。
这辆车里程表上的数字才刚刚从0跳到16,对,您没听错,就是16公里,连个热身都算不上,尹女士就发现,车顶上的天窗不听使唤了,电机坏了。
新车出点小毛病,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有时候也只能自认倒霉,想着去4S店修一下就好了。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尹女士彻底坐不住了。
维修师傅把天窗部分拆开一检查,里面的景象把大伙儿都惊着了:天窗电机居然已经腐蚀得相当严重。
这就奇怪了,一辆刚出厂的新车,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怎么会腐蚀呢?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台新冰箱,打开一看,里面已经生了老大一块锈,这谁心里能不起嘀咕啊。
尹女士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一个非常不好的念头冒了出来:这车,该不会是泡水车吧?
咱们普通人可能不太懂车,但“泡水车”这三个字的分量,那可是谁都清楚。
车子一旦被水泡过,尤其是电子元件集中的地方,后患无穷。
今天这个零件坏,明天那个线路出问题,开在路上就跟抱着个定时炸弹一样,安全根本没保障。
所以,尹女士的这个担心,一点都不过分。
面对着这么一个刚买回来就要“开膛破肚”的新车,她提出了一个在咱们看来再正常不过的要求:换车!
这台有问题的车,她不敢要了。
可是,捷途汽车4S店方面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车子不是泡水车,问题出在天窗的密封条上,说是密封条没有安装好,导致下雨或者洗车的时候有水漏了进去,正好滴在了电机上,时间一长就腐蚀了。
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局部的质量瑕疵,所以解决方案也只有一个:维修处理,换车是不可能的。
这下子,双方就僵持住了。
尹女士觉得,我花的是买新车的钱,买到的却是一辆落地就要大修的车,而且谁能保证修好了以后,其他地方不会再出类似的问题?
这车里里外外那么多密封条,就天窗这一个没装好?
这话说出来,信任度已经大打折扣了。
而4S店呢,可能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公司的规定上,坚持只能维修。
这一来二去,快一个月过去了,问题还是悬在那里,车子停在4S店,尹女士是既用不上车,心里又憋着一肚子火。
眼看私下协商解决不了问题,尹女士只好求助于媒体。
当地的《都市现场》节目介入报道后,这件事总算有了新的进展。
9月15号上午,吉安市青原汽车城的这家捷途4S店售后经理,主动联系了尹女士,请她到店里来重新商量解决方案。
看来,舆论的监督还是起到了作用。
在谈判桌上,尹女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车子可以同意维修,毕竟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但4S店必须另外补偿她三万元现金。
这三万块,不是凭空要的,这里面包括了她这一个多月来回跑的交通费、误工费,还有最关键的精神损失和车辆的价值折损。
你想想,一辆“新车落地就大修”的记录,以后当二手车卖的时候,价格肯定要比同款车低一截,这个损失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尹女士三万元的补偿要求,4S店一开始并不同意。
他们提出的方案是,维修之后,可以免费赠送几次车辆保养。
这方案听起来,诚意就差了点意思了。
几次保养,价值顶多一两千块钱,跟尹女士的实际损失和心理预期相比,差距太大了。
经过好几轮的讨价还价,双方都往后退了一步,最终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共识:4S店在免费修好车子的基础上,再额外补偿尹女士一万块钱。
尹女士想了想,虽然跟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差距,但总算是个结果,也就同意了。
本来以为事情到这里就可以画上句号了,可没想到,4S店又节外生枝,提了一个附加条件。
他们要求尹女士必须先把媒体上播出的那段采访视频给下架了,然后才能签协议,才能把那一万块钱打给她。
这个要求一提出,性质就有点变了。
这笔钱,听起来就不再是为产品质量问题给消费者的补偿,反而更像是一笔“封口费”,目的是为了消除负面影响。
尹女士当场就表示不能接受。
她说得很在理:“视频是正规媒体报道的,人家是权威机构,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哪有权利去要求人家下架视频?”她也表明了态度,只要事情圆满解决了,她愿意在媒体后续的报道里说明情况,告诉大家问题已经处理好了,但这和提前下架视频是两码事。
她还跟4S店的经理说,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4S店自己处理不及时、不主动造成的,如果一开始就积极协商,根本不会闹到媒体那里去。
记者陪着尹女士再次找到了4S店的售后经理,那位郭先生表示,下架视频这个要求是写在协议里的,他们也是听厂家的安排。
这话一说,大伙儿就明白了,这个主意很可能是捷途厂家出的。
看来,比起消费者的感受,厂家可能更在乎自己的品牌声誉。
不过,这种试图用钱来压制舆论的做法,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往往是行不通的,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好在,经过记者在现场的再次沟通和协调,4S店和厂家那边又进行了商议。
最终,他们放弃了那个“必须下架视频才打钱”的不合理要求。
目前,一万块钱的补偿款已经打到了尹女士的账户上,尹女士对这个处理结果表示满意,也同意了修车。
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购车纠纷,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