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场,合资品牌“掉队”的声音由来已久。定价高、配置低、智能化慢,一直是绕不开的标签。但今天,马自达用一台名叫 EZ-60 的车,给出了它的回应。
售价仅为 11.99 万元起,顶配不超 16.09 万元,马自达 EZ-60 正式上市。作为与长安共同打造的第二款新能源车,它不仅打破了合资车固有印象,更直指自主品牌深水区,瞄准的,正是最卷的 15 万级中型智能电动 SUV 市场。
不是油改电,更不是合资“壳子车”
EZ-60 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马自达,它没有照搬过去那套偏执于转子、自吸和操控的小众哲学,而是彻底进入了平台化、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
新车基于长安 EPA平台打造,提供纯电与增程两种动力形式。其中,纯电版最高 CLTC 续航可达 600 公里,而增程版则配备专用 1.5L 发电机组,纯电续航 200 公里,综合续航1200km+,能满足日常通勤和长途出行双重需求。官方资料显示,车辆整备质量控制得当,能效表现稳定,并未因“补课”电动化而落入油改电通病。
尺寸方面,EZ-60 长宽高分别为 4850×1935×1620mm,轴距达到 2902mm,已经全面越级至中型 SUV 行列。与同级竞品相比,它在乘坐空间与后排腿部伸展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无论是家庭用户还是纯电通勤群体,都能在这台车上找到使用场景的适配点。
最关键的是,这台车不是合资品牌“象征性电动化”的应付作业。它在上市前已完成 180 万次专项验证、累计 300 万公里实测、50 万公里耐久测试,在结构、安全和稳定性方面体现出老牌合资该有的体系实力。
智能体验超出预期
在 EZ-60 身上,最让人意外的,是它对“智能”二字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能用”,而是真正试图做到“好用”。
车内配备 26.45 英寸悬浮式一体大屏与 100 英寸裸眼 3D HUD,UI设计与信息显示层次感明显提升,屏幕响应速度快,视觉呈现细腻,整个座舱氛围更具未来感。背后的计算核心是一颗行业首发的 4nm车规级芯片,语音交互由豆包 AI、科大讯飞及端侧语音模型共同赋能,实现连续对话、上下文理解、多模态识别等功能。
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你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语音指令,只需像和朋友一样对话,系统就能理解并执行操作。即便是对科技并不敏感的用户,也能在 EZ-60 上获得顺畅、自然的交互体验。
在驾驶辅助方面,EZ-60 标配 L2 级智驾能力,包含 AEB 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全速域 ACC、自动泊车等主流功能,传感器配置为 5 个高清摄像头 + 5 毫米波雷达 + 12 超声波雷达。与同价位主流国产智能电车相比,EZ-60 的硬件基础并不落后,后期还能通过 OTA 持续进化,这是过去合资车型几乎没有做到的。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并非限于顶配车型,而是在全系中逐步下放。马自达终于不再把智能当作高配噱头,而是作为产品基础能力来对待。这种转变,既务实,也真诚。
马自达为什么突然“开窍”了?
答案可能藏在马自达如今的角色变化里:它不再是那个只靠“手感”取悦小圈层用户的品牌,而是在中国市场全面推进新能源、智能化和全球战略的参与者。
根据马自达中国发布会现场信息,EZ-60 并非一台“特供车”,未来还将以“CX-6e”的身份出口海外,承担起全球市场新能源布局的角色。也正因如此,它必须在设计、智能、安全等多个维度达成真正的“全球化水准”。
另一方面,马自达显然也意识到,智能电动车的战场早已不是“定价谁更高”或“品牌谁更响”,而是比拼真实产品力和用户口碑。它必须正面应战像比亚迪宋 L、零跑 C10、深蓝 S7 等新势力代表,用极具竞争力的“价值感”建立起用户认同。
从产品本身来看,EZ-60 已经具备了对等竞争的底气。而从定价策略来看,11.99 万元起售的诚意,已经为这场硬仗开了一个好头。
写在最后:
EZ-60 是一款“合资”品牌造出来的,却拥有“新势力”式的配置心态、体验逻辑和定价勇气。马自达没有丢掉它的品质和严谨,但也终于学会在智能和价格上放下架子。
这一战,它并不只是替自己争口气,而是为整个合资新能源板块,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