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零跑和一汽的关系,最近可真是风声鹤唳,热闹得很。2025年11月4号,零跑官方甩了个“不实信息”三个字,把之前那些传说打了个回马枪,连创始人朱江明自己也亲自辟谣,意思很明确——没那回事儿。让人猜疑的是,这剧情早在八月份就上演过一次,当时一汽迅速否认,零跑还留了余地,干脆表示“不予置评”,这回是连余地都不给了,口径一致,直接戳破了“方案已获批、11月17日官宣”的爆料。
传闻疯传,说一汽准备通过定向增发,一步步买进零跑股权,目的是坐稳第一大股东的宝座。听上去挺有模有样,但仔细掰扯掰扯,零跑现在的股权结构不是说动就能动的。朱江明跟他的铁杆伙伴手里还紧分着25%股权,第二大股东是全球大佬Stellantis集团,手握21.26%的股份,想要成为最大股东,一汽得先整过Stellantis这道坎。这可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资本运作和各方利益博弈组成了一张复杂的网,没点真本事插进去难。
那么问题来了,这传言第三次蹦出来,到底是公关炒作,还是背后藏着点真料?核心原因还得说回双方的关系。2025年3月,零跑和一汽签了战略合作备忘录,白纸黑字地明确将携手搞新能源车开发。事实摆着呢,红旗旗下代号G117的车型,正是拿零跑技术平台做支撑。零跑的财报也直说了,双方合作的第一款车已经启动,目标是2026年借着一汽的渠道推向海外市场。技术输出这块,零跑是真捞实的,不仅授权了一汽用自己的LEAP 3.5架构,还量产了合作车型B10。
现状是这样的,一汽自己着急得不行。2025年前十个月,他们自家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才10%,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压力山大。靠自己研发一步到位,既费时间又冒风险,不如干脆利用零跑已经市场验证过的技术做跳板,快点补上短板。
零跑今年表现也很亮眼,10月份单月交付量破了7万辆,连续八个月问鼎新势力销量冠军,上半年也开始盈利,成为继蔚来和小鹏后又一个赚钱的代表。不过,零跑缺点明显:缺少像一汽那么庞大的供应链、制造规模和海外销售渠道。Stellantis入股给零跑带来的国际扩展动力非常明显,跟一汽合作能让他们如虎添翼。
合作没错,谁也不是傻瓜,控制权可不是闹着玩的。朱江明多次强调要“坚持独立”,可见他对自己公司掌控欲望之强。对零跑来说,最理想的局面是“技术换市场”,用自己的核心技术换取一汽的制造和销售资源,保持公司自主权,毕竟一旦把方向盘交出去,局面就不受自己掌控了,可能性那是微乎其微。
这些收购传闻为何屡屡遭打脸,根源就是双方的合作需求确实存在,但还没到“卖身”这种步骤。今天资本市场对类似消息特别敏感,8月份曝光传言时,零跑股价还小涨了一波。普通投资者不能跟着风头乱买乱卖,一定得盯紧官方动态才靠谱。
这件事反映的问题大了去了,真心戳中了当下新能源车市场的残酷现实。传统车企技术落后,急着弥补短板,新兴造车企业技术出色却缺乏资源和渠道。合作是共赢的最佳路径,但谁来把控未来行业的话语权,还得看实力。零跑拿技术打开合作大门能不能走通,这条新路或许会给后面一串新势力树个标杆。
咱们说说你怎么看?大企业和新势力合作,是机会还是隐患?朱江明的坚持到底能走多远?现在这些传言反复,你信谁的版本?真要打破格局,靠的是背后那些层层叠叠的利益算计还是技术实力?评论区开聊,待你发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