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机器人、飞行汽车:2025上海车展人气幕后
说起来,这两年我是真没想到,去趟上海车展还能有点“科幻片现场”的感觉。先不说那天挤地铁差点被人流冲走,到了场馆门口,看着一波又一波的观众,我心里头就嘀咕:这都啥年代了?大家还这么爱看车?后来才明白,人家来看可不是单纯的四个轮子——今年技术抢镜,“海陆空”全来了。
刚进场,就碰见一个小插曲。旁边大哥拉着孩子,一路嚷嚷:“快看!飞行汽车!”小孩还以为是动画片里的那种能变形的,结果广汽高域真把飞行汽车摆出来了。我凑过去瞅半天,说实话,那造型真挺带感,但我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儿要是堵在楼下小区停车位,是不是得让保安也学会指挥空中交通?
不过你别说,今年上海车展跟以前真的不一样。我去年去北京的时候,还主要是比谁家新款SUV好看。这回呢,各大厂子不仅把发动机、电动化、智能化啥都端上桌,还专门秀起了辅助驾驶、人形机器人、水陆两栖……哎呦喂,都快成科技博览会了。
有个朋友在奇瑞做研发,他吐槽说:“我们今年讲解员招了一百号人,就怕没人懂这些新技术。”奇瑞自己的人形机器人Mornine gen-1也上台露脸,高167cm重65kg,会自主规划路线还能回答问题。他发朋友圈调侃:“以后4S店卖车,不用销售顾问,全靠它‘忽悠’客户。”
对了,还有小鹏家的Iron机器人,也站C位出道。据现场工作人员讲,现在Iron已经开始在广州工厂干活,比如打螺丝。不过视频里动作还是慢悠悠,有点像我第一次拧瓶盖那样生疏。有网友神评:“别急,再练几年能和我爸装灯泡时一样麻利。”
其实最让我震惊的是超充电池大战。今年宁德时代发布三款动力电池,其中第二代神行超充12C峰值功率高达1.3兆瓦,说是一秒钟能跑2.5公里,五分钟续航520km。这数据听着就离谱,比亚迪紧跟其后,“兆瓦闪充”五分钟407公里。还有小鹏S5液冷超充桩,一秒续航过1公里,而且枪击后还能用(这是官方原话哈)。
但现实总归没有那么美好。一位蔚来老总直接泼冷水,说再快的超充体验也赶不上换电站。“几分钟跑多少公里”的宣传,其实更应该关注从0到93%到底多久。而且现在市面上支持这种极限速度的大部分车型还少之又少。建设配套设施也是难题,不光要升级供电,还得搞储能。不然,你想象一下,小区楼下突然多出几个兆瓦级别的大怪兽,那晚上煮饭估计都跳闸。
顺便插一句,上次修自家新能源的时候,我师傅就在抱怨:“现在换个主控板比修发动机贵多啦!”他说零部件一年签一次合同,每年价格还降3%,压力山大。“以前材料8000块一吨,现在6000块,好多人进来卷死。”所以啊,今年供应链企业扎堆参展,也是为了找机会突围,有些甚至盯上替代进口市场当新增长点。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本届“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2026年7月起,新国标要求动力蓄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强制性标准哦!某头部厂商直言参与编写,“行业规范提升,大伙儿更敬畏风险。”毕竟新能源渗透率已经41.2%,安全帽必须戴牢!
逛累了正想歇脚,一个穿西装的小哥递给我矿泉水,他本职其实是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他苦笑着聊行情:利润越来越薄,从前单台赚两万,现在掉到一万四千块钱;主机厂每年压价,新车型推陈出新太猛,他们只能拼命降成本。“你们觉得科技炫,其实我们天天担心被踢出去。”
对啦,还有一个生活碎事儿分享。我邻居最近买新能源,被他老婆疯狂安利什么L3级自动驾驶,他回来后满脸疑惑问我:“这玩意儿是不是可以睡觉?”拜托兄弟,人家华为乾坤智驾ADS 4系统确实全球首发高速L3,但也是特定条件才能脱手脱眼,并不是随便开随便躺。广汽埃安联合滴滴推出L4高度自动驾驶量产版,据称责任由厂家兜底,可实际落地还有很多政策和法规细节等着解决呢!
而且政策监管也收紧啦,比如不能乱喊接管、不能夸张宣传辅助驾驶能力。有业内人士爆料,以前卷配置大家争NOA(导航辅助),现在基础车型甚至开始减配。所以嘛,该理性理性,该谨慎谨慎——千万别幻想短期内马路上一堆无人出租开起来接送外卖哦!
再扯远一点,本届国际品牌阵容明显缩水,不少韩系法系豪华品牌缺席。但奥迪、新大众这些跨国巨头反倒主动拥抱中国本土方案,比如奥迪E5 Sportback全系激光雷达+Orin-X芯片,与Momenta合作NOA智能辅助;宝马联手阿里开发语音交互系统,大众则直接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研究适配中国市场的新智驾方案。本土团队逐渐掌舵合资企业转型方向,这趋势肉眼可见。
东风日产N7就是鲜活例子,从平台设计到电子架构全部由中国团队操刀,高配版本搭载Momenta端到端组合智驾方案。不止他们,上汽通用、一汽丰田、本田中国等主流玩家纷纷加码本土战略合作。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中国市场变化太快,本地研发才能跟得上节奏,否则优势分分钟变包袱啊……
最后留个八卦段子作结。有朋友调侃,如果未来4S店都是机器销售顾问,是不是砍价流程会变成这样:
“你好,请输入目标价格。”
“9折!”
“不符合算法规则,请重新输入。”
哈哈哈,到时候买辆飞行汽车回村炫耀,是不是连村口二狗子的无人机都认输了?
写完才发现,整个上海车展简直像是一锅杂烩汤:有人追求极致性能,有人忙于保命防火,有人在琢磨怎么让AI帮自己省力气,更有人焦虑利润空间越来越窄……但热闹归热闹,到底哪项黑科技真正落地普及?哪个细分赛道能撑住长红?哪个国产创新你最期待亲身体验一次?留言告诉俺,下次咱一起组团去试试那些传说中的“海陆空”神器咋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