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事故率比传统车高370%,工信部出手立规,行业将迎变革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段时间,我开车的时候,瞧见旁边车道一辆车的司机特别悠闲。他双手都没放在方向盘上,还低头摆弄手机呢。当时我就纳闷,现在汽车都这么智能了?后来去了解智能驾驶这方面的事儿,才发现问题真不少。

智能驾驶事故暴露宣传乱象

就说2025年3月在安徽高速公路上发生的那起事故。小米SU7以116km/h左右的速度,直接撞上了施工路障。车内3名乘客被困火海,实在是太惨了。这款车宣传时打着“城市领航”的旗号,可实际上就是L2.9级辅助驾驶系统,不少消费者却以为能“脱手驾驶”。这一撞,撞出了智能驾驶宣传和实际技术之间的大问题,也撞来了监管的大动作。

现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宣传,真可谓乱象丛生。市面上好多号称“智能驾驶”的车型,大多还停留在L2级辅助驾驶阶段,车企却给它们贴上“高阶自动驾驶”“全自动领航”这些容易误导人的标签。

智能驾驶事故率比传统车高370%,工信部出手立规,行业将迎变革-有驾

有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驾驶的事故率比传统汽车高出大概370%,而且这些事故里,差不多76%都是驾驶员误用、滥用智能驾驶功能导致的。

年轻车主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有调查发现,大概62%的年轻车主都错误地把L2级辅助驾驶当成了“自动驾驶”。不少人在高速上开车特别大胆,34%的人双手脱离方向盘超过30秒。还有87%的用户承认,用智能驾驶功能的时候会分心去玩手机。

有个头部智驾企业的数据也挺吓人,他们的车平均接管里程是270km,要是有十万辆车,每天跑30km左右,那每天接管次数超过1.1万次。就算接管失败率只有1%,一天也会有110起事故发生。

更过分的是,有些车企为了卖车,不仅宣传时夸大其词,甚至在演示视频里都造假。这不仅搅乱了市场秩序,也让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越来越不信任。大家本来是冲着高科技、更安全去的,结果被这些虚假宣传骗了,以后还怎么敢相信智能驾驶呢?

智能驾驶事故率比传统车高370%,工信部出手立规,行业将迎变革-有驾

工信部新规规范行业

好在,工信部及时出手了。2025年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开了个会,发布了12条新规,给智能驾驶行业好好地立了规矩。

新规里,对企业责任和产品准入标准都做了明确规定。在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这一块,汽车生产企业得扛起主要责任。企业要按照相关要求,提升自己研发、生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和进行OTA升级的能力。

产品和OTA升级都得经过全面、充分的测试验证,要清楚系统的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保证控制策略合理。而且,从产品开发到生产、运行,每个环节都得做好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的功能、性能和质量安全水平,还要把该告知消费者的信息都明明白白地说清楚。

在产品准入和召回管理方面,新规要求在车辆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里,加上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OTA升级的相关技术参数。这些参数会被纳入管理,还要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方便后续进行汽车产品缺陷调查和召回工作。

智能驾驶事故率比传统车高370%,工信部出手立规,行业将迎变革-有驾

企业申报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的时候,要准确填报相关技术参数,如果涉及产品功能和性能,还得提交检验检测报告等验证材料。要是有些检验检测项目没有国家标准,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产品技术规范提供检验报告,但得保证报告是真实有效的。已经取得准入的产品,企业要在2025年6月1日前,把相关技术参数和验证材料补报给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

还有,新规特别强调,不准用“自动驾驶”等23个敏感词,也不许宣传“脱手脱眼”功能。这一下子就抓住了智能驾驶宣传的要害,从源头上防止企业夸大宣传。

新规下车企的机遇与挑战

这12条新规一出来,在智能驾驶行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对车企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好机会。

智能驾驶事故率比传统车高370%,工信部出手立规,行业将迎变革-有驾

调整技术研发方向

以前,行业里对智能驾驶相关名词的使用比较随意,没什么约束。像L3级以下的驾驶功能,从理论上讲,就不应该叫自动驾驶,而是辅助驾驶。这就要求车企重新规划技术研发方向,多花些精力提升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就拿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来说,2025年中国乘用车L2及以上ADAS功能的标配渗透率达到48%,比2024年增加了9个百分点。在10-2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ADAS的渗透率超过了50%,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车企应该顺着这个趋势,进一步优化ADAS系统,让它在复杂路况和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更强。

转变营销策略

以前,不少车企靠夸大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现在新规实施了,这招可就行不通了。岚图汽车CEO卢放就说过,现在市场上宣传的L3级智能驾驶,很大程度上就是个噱头,本质上还是辅助驾驶。以后,车企得转变营销思路,回归到产品本身的价值。

车企可以多举办一些技术讲解会、用户体验活动,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了解智能驾驶技术的优势,也清楚它的局限。和消费者多沟通,建立起信任关系,这才是以后车企营销的关键。

智能驾驶事故率比传统车高370%,工信部出手立规,行业将迎变革-有驾

增加合规成本

当然,新规实施后,车企的合规成本也增加了。企业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产品测试验证、技术参数申报,还有审核宣传内容。这对一些小型车企来说,压力确实不小。不过从长远来看,合规经营能帮企业树立好口碑,提升市场竞争力。

智能驾驶发展前景与安全保障

虽然现在智能驾驶行业面临不少难题,但从长远看,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会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差不多700亿美元)。全球知名经济咨询机构ihs也预测,到2040年,全球会有超过33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从技术层面来讲,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一直在发展,智能驾驶技术也会慢慢成熟起来。在政策方面,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支持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就像北京市出台的《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规定L3级车辆上路得先在封闭测试场通过2000小时的验证,这就为智能驾驶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

智能驾驶事故率比传统车高370%,工信部出手立规,行业将迎变革-有驾

但是,不管技术怎么发展,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工信部出台新规,就是为了让行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守住安全底线。只有技术、政策和市场相互配合,智能驾驶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出行带来大改变。

智能驾驶的发展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不过有了新规的严格监管,这个行业能慢慢告别野蛮生长,发展得更健康、更有序。以后,车企竞争靠的就是真正的技术实力,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可是个好消息。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坐上安全可靠的智能汽车,轻松出行啦。

智能驾驶事故率比传统车高370%,工信部出手立规,行业将迎变革-有驾

参考资料:

【1】《智能驾驶花式营销被按“暂停键”》;

【2】《广州日报-严禁车企夸大和虚假宣传智驾》;

【3】《62%年轻车主误将智驾当“自动驾驶”?这认知危机正吞噬生命安全》;

【4】《智驾宣传“紧箍咒”突袭:工信部12条新规重塑行业安全底线》;

【5】《智能驾驶事故频发敲响安全警钟,技术狂飙下如何守住安全底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