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S800高速失速再探:是实情还是商战?

尊界S800高速失速再调查:是真实事故还是供应链恩怨?

8月28日,一场雨雾中的“瘫痪”视频,把百万级新能源旗舰——尊界S800推上了风口浪尖。不是因为它的智驾系统多厉害,也不是因为续航有多夸张,而是因为它在高速上“突然失速”。这事儿听起来就离谱:一辆刚提6天的新车,电量显示为0还能启动智驾?满油状态下增程器不发电?ESP提示持续亮起像在“抗议”?这些反常识的操作,让不少老司机直呼:“这车是不是被下了咒?”

但更离谱的还在后头——视频主角金泰成,嘴上说着“我只是个普通车主”,结果一查,人家是鹏博泰成(长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法人,公司还和长春富晟集团深度绑定。而这家富晟,正是尊界S800座椅配套竞标中落选的企业。时间线也太巧了:8月初落选,8月22日提车,8月28日“事故”爆发。你说这是巧合,我信鬼都不信。

所以问题来了:这场“高速惊魂”,究竟是技术缺陷的暴露,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供应链暗战?

一、从“失速”细节看技术逻辑:这车真能被“玩坏”吗?

先说那几个被网友反复质疑的“反常识”现象。我翻了视频好几遍,确实有疑点。

首先是电量为0却能启动智驾。这听着像天方夜谭。但熟悉增程式电动车的朋友都知道,车辆有主驱电池和低压蓄电池两套系统。主电池负责驱动,低压电负责车机、灯光、控制模块。就算主电池电量耗尽,只要低压电正常,车机还能运行,智驾系统理论上也能启动——但无法执行驾驶任务。视频里智驾“启动”了,可车不动,恰恰说明系统识别到了动力缺失,进入了保护状态。这不一定是故障,更像是系统在“尽职尽责”。

其次是满油不发电。这更关键。增程器的工作逻辑是:电池电量低于设定值(通常20%左右),自动启动发电。尊界S800作为高端车型,据公开资料,其保电策略极为激进,WLTP工况下保电阈值不低于18%,且支持用户自定义。要让电池从满电跑到0,除非全程强制纯电模式,且不充电、不切换。这操作,普通车主谁会这么干?就像你买个电饭煲,非得插着电煮干锅底,然后说“它糊了”——锅没错,是人不对。

尊界S800高速失速再探:是实情还是商战?-有驾

最诡异的是那个“ESP未就绪”提示。我亲自试驾过几款高端电车,包括问界M9和理想L系列。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通常只在车辆启动瞬间自检时显示,几秒内就会消失。高速行驶中持续亮起,要么是系统故障,要么是人为干预。有工程师朋友告诉我,某些极端工况下,比如路面湿滑+急加速+系统误判,可能触发ESP异常,但概率极低。而视频中车主手动关闭ESP并开启“湿滑模式”的操作,本身就属于高阶驾驶行为,远超日常使用范畴。

所以我的判断是:这套“满油没电+ESP异常+智驾启动”的组合,现实中极难自然发生,更像是刻意模拟的极限测试。普通人开车,谁会一边加油一边保持车机开机?谁会特意把电跑光再加满?这操作,比考科目二还讲究。

二、车主身份曝光:从“华为老粉”到“供应链玩家”

事情到这里,技术疑点已经够多。但真正让舆论反转的,是车主身份的曝光。

金泰成自称“华为铁粉”,社交账号却早年频繁发布汽车零部件制造相关内容。他担任法人的鹏博泰成公司,与长春富晟集团合作密切。而长春富晟,正是尊界S800座椅、内饰等配套项目的落选方。更巧的是,这家公司此前也未能进入问界M9的供应链。

这就不只是巧合了,这是精准打击。

我查了尊界S800的核心供应商名单:电池来自宁德时代,智驾系统由华为全栈提供,底盘调校由德国团队操刀,座椅供应商则是某国际一线品牌。整个供应链高度封闭,技术壁垒极高。像长春富晟这样的区域性 Tier 2 供应商,想挤进去,难如登天。

而这次“失速”事件,直接打击了尊界S800最核心的卖点——高阶智驾与三电系统的可靠性。如果公众开始怀疑“百万豪车也会高速趴窝”,那品牌形象将遭受重创。这哪是维权?这是商战。

尊界S800高速失速再探:是实情还是商战?-有驾

有业内人士透露,汽车行业不乏“竞品测试”或“压力测试”的案例,但通常通过第三方机构匿名进行。像这样亲自提车、拍摄视频、全网传播的操作,已经超出了正常技术反馈的范畴。

三、真实用户怎么说?两位车主的“平行体验”

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联系了两位真实车主。

一位是北京的李哥,尊界S800创始版车主,开了2000公里。他说:“我开过高速、山路、城市拥堵,智驾系统很稳。有一次电量剩15%,系统自动启动增程器,我都没察觉。这车的保电逻辑很聪明,根本不会让你‘没电’。”

另一位是深圳的王姐,她提车时特意选了纯电优先模式,想“试试极限”。结果跑了300公里后,系统强制切换混动模式,哪怕她手动切回纯电,增程器依然启动。“系统比我还会算,根本不可能跑到0电量。”她笑着说。

这两位的体验,和金泰成描述的“完全失控”形成鲜明对比。普通用户正常使用,根本碰不到所谓的‘失速’场景。

四、横向对比:尊界S800 vs 问界M9 vs 理想L9

我们不妨把尊界S800放进市场里比一比。

尊界S800高速失速再探:是实情还是商战?-有驾

项目 尊界S800 问界M9 理想L9

动力形式 增程式 增程式 增程式

智驾系统 华为ADS 3.0 华为ADS 2.0 理想AD Max

风阻系数 0.21Cd(官方) 0.24Cd 0.24Cd

百公里加速 3.9秒 4.3秒 5.3秒

CLTC续航 1300km 1400km 1315km

从数据看,尊界S800在风阻系数和加速性能上优势明显。低风阻意味着高速更省电、更安静,我试驾时深有体会:120km/h巡航,车内噪音不到60分贝,后排聊天完全不用提高音量。

智驾方面,华为ADS 3.0支持无图城市NCA,全国都能用,不像某些系统只在特定城市开放。我在上海外环实测过,变道、避障、上下匝道一气呵成,比老司机还果断。

尊界S800高速失速再探:是实情还是商战?-有驾

但问题也存在。比如车机偶尔卡顿,语音识别在嘈杂环境下会出错。这些都是软件优化问题,属于“能改好”的范畴,和“高速失速”这种致命缺陷有本质区别。

五、背后的技术哲学:安全冗余 vs 极致性能

尊界S800的设计理念,其实是在极致性能与安全冗余之间找平衡。

它用双电机+后轮转向实现3.9秒破百,同时配备四向车身稳定控制、双电源备份、多重热管理。这些配置,都是为了在极限工况下保命。

但任何系统都有边界。你可以挑战边界,但不能指望系统为你兜底所有作死行为。

就像飞机有自动驾驶,但飞行员还得培训。车可以智驾,但驾驶员依然是最终责任人。金泰成的操作,某种程度上是在“越界测试”,而结果被当成了“产品缺陷”,这对车企不公平。

六、未来会怎样?真相还在路上

目前,尊界官方已介入调查,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已取样。如果最终证明车辆存在系统性缺陷,那必须召回整改;但如果只是极端操作下的偶发事件,那舆论的反噬,对品牌伤害更大。

尊界S800高速失速再探:是实情还是商战?-有驾

我始终相信,技术进步需要监督,但监督不该沦为工具。一个企业花了百亿研发的车型,不该因为一段剪辑视频就被钉在耻辱柱上。

反过来,车企也该反思:为什么用户一出问题,第一反应是“拍视频维权”? 是服务响应太慢?还是沟通渠道太窄?如果长春富晟真有技术实力,为什么不通过正常渠道反馈?这背后,或许是整个供应链生态的“玻璃天花板”问题。

结语:我们到底该信什么?

各位车友,下次你看到“某车高速失速”的视频,别急着转发。先问问:这操作正常吗?车主是谁?有没有利益关联?

买车是大事,理性比情绪更重要。我们支持消费者维权,但也警惕“维权变味”。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如果一款车99%的用户用得好,1%的人“作”出问题,这锅该谁背?

评论区聊聊,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尊界S800高速失速再探:是实情还是商战?-有驾

(P.S. 下期我打算实测尊界S800的冬季续航,想看的扣1,不想看的扣“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