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为期九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后,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一决定不仅对中国电动车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具体而言,欧盟对部分中国生产商征收不同税率的临时关税:比亚迪17.4%、吉利19.9%、上汽37.6%。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0.8%的加权平均关税,未配合调查的公司税率为37.6%。该临时关税将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长持续四个月,期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将其转为为期五年的正式关税。
在这一背景下,上汽集团于2024年7月5日宣布将正式要求欧盟委员会就此临时反补贴税措施举行听证会,依法行使抗辩权,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全球客户的利益。上汽集团在抗辩申请中明确指出,欧委会的反补贴调查涉及诸多商业敏感信息,如要求提供电池相关的化学配方等,这些要求远超正常调查范围,严重侵犯了公司和国家的技术隐私。
事实上,就在此前不久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已公开表示,欧委会在反补贴调查中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电池成分和配方、电动汽车生产成本等大量信息,远远超出了反补贴调查所需。此举不仅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甚至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破坏了全球公平竞争和绿色转型。因此,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欧盟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无疑招致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批评。有观点认为,欧盟之所以采取这种看似高压的手段,实则是因为中国电动车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诸多领先优势,而欧盟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一位海外消费者评论道:“西方世界过去制定自由贸易规则来赚大钱,但当我们不能竞争的时候,我们大喊:规则不公平,我要提高关税!这实在太虚伪了。”
2024年6月13日,上汽集团针对欧委会关于反补贴税的初裁决定发表了公开声明,表示公司的成功源于技术创新,而非政府补贴。上汽集团致力于为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产品。
公司欧洲分部副总裁袁映琛在由欧盟中国商会和新华社联合主办的“绿动欧洲——中欧企业家圆桌论坛”上表示:“上汽有足够硬核的科技和优质的产品,在欧洲本地也有很好的用户反馈。我相信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将采用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手段捍卫上汽的正当合法权益。”
的确,上汽集团近年来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不可谓不巨大。过去十年间,上汽在研发领域累计投入超过1500亿人民币,在全球拥有26000多项有效专利,涵盖多项核心技术。今年5月,上汽集团更是一口气发布了“七大技术底座2.0”版,其中包括了新一代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珠峰一体化整车架构、星河一体化整车架构等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以及魔方电池、蓝芯动力总成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和银河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等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
上汽核心技术的领先性和颠覆性受到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比如:“星云”平台每度电续驶里程挑战行业领先的12公里,比现有水平提升超30%;2026年底实现行业首个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是传统动力电池的一倍以上,并且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上汽全固态电池有望最终实现高达40%的成本降幅;上汽零束科技基于全栈3.0技术研发的第一代“中央大脑”已在上汽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智己的最新产品上实现落地应用,全栈4.0的研发路径也正在积极规划中,并且上汽集团也于近期成为国内唯一乘用车、商用车两大自动驾驶项目双双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的车企。
外界普遍认为上汽集团此次被欧委会加征37.6%的最高税率,主要原因在于它是欧洲销量最高的中国车企。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达到了120.8万辆,连续第八年夺得中国车企海外销冠;其中欧洲市场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销量,达到了33万辆。
2023年MG名爵全球销量为84万辆,而其热门车型MG4EV的海外销量达到13万辆。
进入2024年,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继续高歌猛进,1-6月,海外新车交付量飙升至55.4万辆,同比增长13.9%,在中国汽车企业中遥遥领先。其中,在欧洲汽车市场上,尽管受红海危机、欧盟反补贴税等因素影响,但是1-6月份上汽MG品牌的终端交付量仍超过12万辆,成功超越特斯拉,进入品牌销量TOP20。“每出口欧洲10辆中国车,就有7辆是MG”。这种强劲的市场表现,不仅增强了上汽集团在欧洲的市场影响力,也为其它中国车企赴欧开辟了道路。
尽管遭受欧盟的顶格打压,上汽仍然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多管齐下积极应对:首先,在市场端,到今年底上汽在欧洲的销售网点将从目前的1000家增长到2000家,并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相应的品牌体验店,帮助欧洲消费者更了解上汽MG品牌的传承和产品特性;其次,在制造端,上汽已明确将在欧洲建厂,目前正处于选址阶段;再次,在研发端,上汽宣布将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工程技术中心,为海外消费者研发更多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最后,在产品投放节奏上,未来24个月内,上汽将有包含燃油车、纯电动车、HEV,以及PHEV等多种动力形式的14至15款车型投放欧洲市场,销量有望实现稳步增长。
这场欧盟与中国电动车企业之间的较量,本质上不仅是贸易规则和政策的碰撞,更是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的对决。上汽集团等中国电动车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仅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也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认为上汽集团选择通过法律和商业手段来抗辩欧盟的临时反补贴税是明智且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捍卫公司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维护全球汽车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如果您对这一事件有任何观点或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与大家交流。毕竟,市场的公平与开放是每一个消费者应当关注和支持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