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劢AI剧本工厂借国标“东风”:合规成本转化为千亿市场竞争力

导语:政策收紧与资本涌入的双重变奏下,中劢集团用技术破解内容行业的“安全与效率”悖论

一、政策落地:生成式AI进入“安全认证”时代

2025年7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10号国家标准公告,GB/T 45654-2025《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 作为核心文件位列其中。该标准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首次以量化指标划定AI服务安全红线:

语料安全:单一来源违法信息超5%即禁用,跨境数据需搭配境内数据使用;

模型输出:生成内容合格率需≥90%,全链路添加数字水印;

标注管理:强制安全培训,功能性标注与安全性标注双轨并行。

行业影响直击痛点:据艾瑞咨询统计,未合规AI模型因数据污染导致15%生成内容含风险信息,而新标预计将企业安全投入提升20%-30%。当多数企业焦虑合规成本时,中劢AI剧本工厂却准备将标准转化为技术护城河。

二、中劢方案:用国标框架重构创作效率

技术突破:从“合规负担”到“生产力引擎”

中劢集团在2025披露的数据显示,其自研Zminds大模型已实现三重能力跃迁:

1. 长文本工业化生产:单次生成百万字剧本(突破行业万字上限),通过分镜预审自动规避安全风险,包括价值观偏差、侵权内容等;

2. 降本增效:100集剧本小于10小时交付,成本仅为人工1/50,标注环节因预合规流程节省30%质检人力;

3. 政策适配:深度对接“微短剧+”计划,文旅/普法题材自动匹配政策库,自制剧《无间商战》播放破百万。

资本逻辑:合规性成估值新锚点

据相关资本披露,其B端年费模式可帮客户节省70%剧本成本。资本看好其“安全即服务”能力——当行业因新标淘汰30%中小玩家,中劢的合规预检系统反成获客利器。

三、产业变局:微短剧出海与智能工厂升级

全球化竞争:国标成出海“通行证”

2025年Q1中国微短剧海外收入达1.22亿美元(美国占60%),而各国监管差异成最大壁垒。应对策略建议需具有前瞻性:

多语言合规引擎:自动适配欧盟深度伪造标识、东盟数据本地化要求;

安全网关:实时拦截提示词攻击。

制造业启示:AI渗透率成智能工厂分级关键

工信部等六部门新规要求:领航级智能工厂AI技术应用场景比例不低于60%。中劢的“剧本-拍摄-分发”全链路AI化方案,为制造业提供范本——其AI驱动的内容流水线,恰似智能工厂的“文娱版本”。

四、战略纵深:技术主权构建生态话语权

中劢负责人表示希望未来能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成工具商向标准制定者的进化:

数据资产壁垒:沉淀20万+剧本数据,构建反抄袭指纹库;

开放生态:API对接影视公司审核系统,版权合同区块链存证;

人才革命:培养“AI编剧总监”角色,人类专注IP开发与情感升华。

“这本质是生产力关系的重构,”中劢负责人指出,“当AI接管标准化生产,内容产业竞争将从‘创意稀缺’转向‘分发效率’”。

结语:合规不是终点,而是新起跑线

GB/T 45654不是紧箍咒,而是行业从草莽走向成熟的成人礼。

当技术企业将合规内化为基础设施,监管成本就能转化为市场优势——这对所有面临AI转型的行业都具有普适价值。

#生成式AI国标落地倒计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