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7月两起舆论风波背后:从青训赞助到机场事件
2025年7月这一个夏天,老李在小区门口修车铺喝茶,手里还攥着那台用了三年的比亚迪钥匙。说起来,这个月对比亚迪可真是够呛。销量榜上头一名没跑,可偏偏摊上事儿,一桩接一桩——前脚刚为足球青训掏钱出力,后脚又被机场视频搞得焦头烂额。
先说那足球的事儿吧。10号那天,比亚迪官宣要给“中国足球小将”民间青训平台做赞助,说白了就是投点钱让娃娃们踢球有地方、有教练,不图啥名声,就想扎根基层。这事搁我家楼下王叔嘴里,那叫“做好人好事”。可谁想到,过了八天风向就变了,自媒体和短视频把“青训”硬生生扯成“国足”,结果网上抵制声一下子窜上热搜榜顶端。
群友阿强看完直摇头:“这不就跟咱隔壁村救火一样?你明明提水灭火,人家非说你趁机偷东西。”有时候网络上的声音,比现实还让人心凉。我记得当年买车时也是这样,被亲戚吐槽选国产,但真开下来才知道,有些话根本不沾边。
祸不单行。24号晚上成都天府机场那个绕圈的视频突然爆出来,一辆比亚迪轿车在停车场转圈圈,被剪辑成短片,还贴着“刹车失灵”的字样疯传。当晚正赶上海狮06新发布会直播,本来挺热闹的评论区,全被莫名其妙的人刷屏骂起来。“师傅,你觉得咋回事?”我问修理铺的老杨。他眯眼抿茶:“这种情况,多半是司机自己慌神踩错踏板,要是真刹不住早撞大墙去了。”
后来官方调查也证实确实不是车辆问题,是驾驶员情绪失控。但等消息出来,大伙都只记住了最初那个吓人的标签——没人再追究细节。这种传播方式,让人想起以前邻居刘姨讲她电动车自燃,其实就是插座短路,可朋友圈全都信是电池炸锅。
顺便插一句,我自己用这款车型快四年,小毛病倒是不多,就是去年冬天电子手刹偶尔报警灯亮,经常去4S店蹭咖啡找技师聊八卦。有次技师小周告诉我,其实很多误报都是因为北方湿冷天气线路虚接,并非系统故障,只要拔插保险盒重启就行,不像外面传得那么玄乎。而且这个品牌有个冷门配置——低速自动驻车,在拥堵路段特别省心,就是第一次用容易误操作,把油门当刹车踩,也难怪有人会出岔子。
还有件趣事,上个月群里讨论换代车型,有位东北哥们吐槽内饰材质“一股塑料味”,但他老婆却喜欢中控大屏能刷剧,说什么智能语音唤醒贼方便。我反正觉得这些功能都是锦上添花,真正决定安全还是底盘和制动调校,这点平时很少有人提起,却最考验厂家良心。听销售顺嘴一提,新款ESP升级到9.3版本,比上一代响应更快,但一般用户根本体会不到区别,只能靠极限情况下保命,那些流言蜚语倒没几个关心技术到底咋样。
其实类似这样的舆论风暴,以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不管哪个品牌,只要站在聚光灯下,总有人盯着挑刺、带节奏,“树大招风”嘛。在汽配城混久的人都懂,现在买零部件遇见假货多,还不是因为信息乱、真假难辨?网上那些断章取义的视频、帖子,看似惊悚,其实现实生活远没有那么戏剧化。我认识的一位老司机张叔,他总挂嘴边一句话:“别听他们瞎嚷嚷,好坏自己试试才知道。”
最后闲聊几句,我家的那台老款新能源已经跑过五万公里,每次回乡下表弟都会问续航准不准、高速掉电厉害吗?我的经验就是别信广告宣传多少公里,根据实际气温、空调使用减个20%差不多。今年准备换轮胎的时候还发现原厂标配的是耐磨型静音胎,据说不少南方城市出租司机也爱用,说雨季抓地力不错。不过这种细节,很少见新闻或测评专门提及,大多数关注点始终围绕热点事件打转,却忽略了日常琐碎里的真实体验与价值判断。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源于用户微信群讨论、小区维修工口述及公开报道等渠道整理。如涉及具体技术参数,请以官方说明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