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百公里 新政出台 购置税减半
门槛高了。
高了很多。
明年想买插混或增程车并享受减税?
纯电续航必须够100公里。
之前43公里就行的日子。
结束了。
这是进步?
还是筛选?
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公告。
2026年1月1日起执行。
“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
必须达到100公里。
瞬间。
市场震动。
♦️ 1. 为何大幅提高门槛?
政策从不骗人。
它直指核心:
淘汰落后。
鼓励先进。
2025年1-9月。
插电混动(含增程)销量约294万辆。
占新能源车总销量30.7%。
太火爆了。
但技术参差不齐。
新规说:
纯电续航得能真正覆盖日常通勤。
100公里是道坎。
是道硬坎。
跨不过的。
请离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章弘说:
这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是的。
高质量发展。
♦️ 2. 除了续航,还有何要求?
不止看续航。
政策眼光很毒辣。
它还要看能耗。
纯电动车。
百公里电耗必须符合最新国标GB 36980.1—2025。
更严了。
车重超3.5吨?
按3.5吨标准算。
别想钻空子。
插混和增程车。
亏电状态(电量保持模式)下的油耗。
必须比传统燃油车限值低至少30%甚至更多。
整备质量2510kg以下的。
油耗需小于对应限值的70%。
2510kg及以上的。
则小于75%。
满电状态(电量消耗模式)下的电耗。
也不能超过纯电动车能耗限值的140%或145%。
可以重一点。
但不能傻重、傻耗电。
♦️ 3. 车企:紧急应对还是从容布局?
对车企。
这是技术突击考。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点明:
此举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产品。
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那些纯电续航还在43-99公里之间的车型。
要么赶紧升级电池包。
要么优化三电系统。
要么…
年底前降价清库。
专家杨伟斌透露:
约四成在售插混车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
它们即将退市。
短期会加速清库。
可能引发明初销量波动。
有实力的玩家呢?
如比亚迪唐DM-i(175公里)、问界M5(230公里)、理想L8(225公里)。
已轻松过关。
它们甚至能笑看风云。
政策在帮它们清扫战场。
♦️ 4. 消费者:买车成本变了,如何选?
对您。
购车决策需调整。
2025年底前:
抓住免税尾巴。
尤其那些因新规可能退市的车型。
或许有惊喜折扣。
2026年1月1日起: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全免政策结束。
进入减半征收时代。
实际税率5%。
设减税额上限1.5万元。
相当于车价30万内部分享受减半优惠。
超出的?
按10%税率计算后减掉1.5万。
例如50万车。
需缴税3.5万。
能享受这减半优惠的车。
必须是能跻身新《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
且满足100公里纯电续航等新技术要求。
这意味着。
您能买到的免税车。
技术更先进。
日常纯电通勤更实用。
亏电油耗更低。
长期更省钱。
♦️ 5. 未来:政策走向与产业信号
政策从未如此清晰。
它说:普惠结束。
精品时代到来。
2026-2027年。
减免政策持续。
但技术门槛大幅提高。
这或许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逐步退出的前奏。
国家在引导。
不依赖补贴。
靠产品力说话。
同时。
政策鼓励多元化。
如采用甲醇等eFuel的混动车型。
其燃料消耗量不受新规限制。
技术路线。
不必千篇一律。
🔋 结语:开往未来的车,需要真正的实力
政策的转向。
总是果断而敏锐。
它不再溺爱。
它开始选择。
选择那些能真正满足日常纯电出行、高效节能的产品。
这对行业是淬炼。
对消费者是保障。
下次购车时。
您可能会感叹:
选择少了。
但精品多了。
这或许就是成长。
产业的。
也是我们的。
— 本文信息源自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公告及行业专家解读。购车前请务必查询最新《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