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吧,奇瑞汽车等了足足21年才踏上港股这条赛道,上市热度却冷得出奇,股价打脸式滑落,怎么看都是一个谜局——刚上市就遭遇资本市场的“白眼”?真就俄罗斯背了锅么?咱们今天不妨来扒一扒这出“神车”的港股悬疑剧,看看这里头哪些套路是明面上的,哪些又是暗流涌动。
说实话,最先让人犯嘀咕的,就是这股价的脾气了。上市第三天,奇瑞汽车收盘价31.88港元,比首日的31.92港元还掉了那么一丢丢,虽然没戳破发行底线,但怎么看都不美。看着成交量、换手率像夏天的冰棍,速度化成水流失,首日还欢腾得像抢红包,结果还没几天就跌到0.38%那点人气,整个盘面瞬间归于沉寂——投资者这态度,冷得比空调还绝。
奇瑞这21年,真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民间样本。2004年第一次呐喊要上市,结果六次折戟,命途多舛。今天终于站在聚光灯下,有人拍手有人冷眼,资本市场的傲娇劲头,简直跟选秀节目有一拼。但话说回来,这公司也够能扛,“中国出口神车王”的名号不是白来的,2024年国内总出口量640万辆,奇瑞就占了114万,碾压比亚迪、吉利、长城三个老兄,妥妥地排头兵——这外人的青睐,用数据说话,就是霸道总裁范儿。
别忘了,技术也是奇瑞的招牌之一。早在2008年就入局混动车型,研发投入没断过。财报上,业绩很能打。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九百多亿跳到两千六百多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净利润也是蹭蹭上涨,三年翻了两倍还不止。2025年直接成港股最大汽车IPO,风头一时无两。
追着数据来看,上市前资本圈对奇瑞可是信心爆棚,各路券商、分析师都说好。但实际开盘价一到,市场忽然变了脸。有点像那种“朋友圈点赞拯救不了现实点单”的尴尬。说到底,股市里投资者是最精明的,他们的判断,比公司自己还毒辣几分。
有人觉得奇瑞其实“偏科”,靠的是出口拼大市场,真正的新能车板块——目前最火爆的这个主场——奇瑞却不算主力。2025年Q1,奇瑞新能源车收入占比只有30.3%,燃油车型还占七成,纯电才12.8%,这比例怎么看都像守旧本阵。中国新能源渗透率都过半了,人人都在谈“油改电”,比亚迪新能源收入占比都近八成,奇瑞这“偏食”就显得尴尬,一脚还在过去,另一脚才刚迈进未来门槛。
赚钱能力也是一亩三分地:毛利率,奇瑞2025年Q1才12.4%,对比同类车企,有点掉队。新能源车板块更难,2024年好不容易毛利率转正,才0.4%,今年一季度也不过5.7%。行业大佬们都在15%-20%区间,你这分数一下拉开差距。投资者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利润少,情绪就更谨慎。你可以跑得快,但得能跑得赚啊。
海外业务一直被吹得很高,但细扒还有暗礁。2024年奇瑞海外销售接近千亿,但俄罗斯收入就占快一半。俄乌局势让西方品牌大幅撤退,奇瑞捡到天上掉下来的蛋糕。可问题也跟着来了,2024年后俄方提高进口关税,报废税也暴击一波,成本直线飙升,咱这一篮子鸡蛋晃得厉害。关税一提,报废税叠加,中国车企对俄出口半年就萎缩了62%!俄罗斯贡献奇瑞的收入直接从459亿跌到67亿,占比从快一半骤降到一成多点。
更坑爹的是,散件组装(KD模式)虽然能卖车,但没法享受俄罗斯本地化减税政策。一番操作下来,成本墙立起来,利润空间被挤成了纸片。这种模式,眼看也维持不了多久,收入看似涨得快,风险也刷刷加码。
奇瑞这牌子,在不少老车主心里还有点小“历史包袱”。当年没生产资质,只能委身合资,修车还是要给上汽品牌让路。网络梗“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至今传唱,有点像小时候的绰号,甩不掉。形象重塑,不是一朝一夕。
其实奇瑞一直在拼命自救。比如和华为搭伙推出智界品牌,锋芒毕露本是期望,但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2024年总销量五万七,R7车型撑起半壁江山,但全品牌状态依然是亏损。2025年上半年销量略有起色,但跟问界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
技术布局也在押重宝。奇瑞扬言2027年就能量产全固态电池,续航直冲1500公里,能量密度600Wh/kg,纸面上牛得炸锅。甚至说电池切块还能正常充放电,但这一方向就和丰田、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玩家撞一块了,大家都还没真正实现量产,前景说不上就能反超。
当然也有向阳面,欧洲市场2025年冲上37亿营收,占海外收入的15%。插混车型凭借欧盟关税低优势,比纯电更有一席之地。但头号赢家却是比亚迪。2024年比亚迪海外销量暴涨72%,而奇瑞只涨21%。在巴西,比亚迪月销近万,奇瑞才六七千。逆袭的主角换人了,奇瑞这剧情有点让人唏嘘。
国内赛道更是烽烟四起。价格战拉响警报,新能源选手纷争不断,奇瑞得维持燃油老家底,还要砸钱挖新能源市场,利润薄得像纸片。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从去年16%掉到12.4%,真得捂紧钱包。
上市募集到九十多个亿,说是雪中送炭也不夸张。现金流松一口气,日子好过点,但资本市场是个大染缸,它关心的不是你曾拼多狠,而是你接下来怎么跑。奇瑞的故事,励志是真的,2001年叙利亚客户追着国产小车买十辆,到今天出口百余万,这是创业史里能让人落泪的章节。
但投资者心里那把尺,量的就是前途。你曾在“传统燃油”里开疆拓土没错,可当新能源主旋律骤起,产业格局快速反转,谁都不能掉队。上市只是起点,奇瑞要打的是一场多线战争。新能源、海外市场、品牌形象、供应链、技术,哪条线松了,故事就说不圆。
接下来,奇瑞要面对的重压,一个是新能源转型的提速——不能继续守着老本行,纯电、混动要抢占先机,毛利率提升是必须的。另一个,就是海外市场不能有“寄生型依赖”,俄罗斯的跌落不过是开胃菜,谁都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到永远。
最后还得抬头看看品牌,用技术、服务、渠道乃至整个生态,把那些老梗、老包袱慢慢清理,把“神车”的新形象捏出来,否则外号、段子就会一直跟你“如影随形”。毕竟九零后的段子手们记忆力太犀利,品牌翻新要有点狠劲。
这场行业变革不是缓步行走,是马拉松里的冲刺,还夹带障碍赛。奇瑞要做的,不是重复过去的黄金年代,而是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哪怕股价一时冷淡,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被市场千眼盯着。
假如错过窗口期,那就不是小失误,是全部重开。汽车行业,变革的速度用“卷”都形容不够了。奇瑞要赶、要学、要变,资本市场也在等着看大戏。到底是绝地反弹还是无声落幕?没人知道答案。
互动问题来了——你觉得奇瑞要怎么才能破圈?是技术驱动,品牌翻新,还是海外市场多元化?评论区开聊吧,你的观点或许就是奇瑞接下来的新方向。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