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年损失暴增至20亿美元,CEO:80%美国产车也难逃零部件危机

最近汽车圈有个大新闻,美国老牌车企福特的日子不太好过。

原本以为关税影响也就15亿美元,没想到现在直接涨到了20亿美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换算成人民币得140多亿,够买多少辆新车啊!

作为普通消费者,咱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会不会让福特车涨价?

福特年损失暴增至20亿美元,CEO:80%美国产车也难逃零部件危机-有驾

咱们买车的钱袋子会不会受影响?

事情是这样的,美国政府这几年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加征了不少关税,最高能达到25%。

福特虽然是美国本土品牌,但现在的汽车制造早就是全球供应链了。

福特CEO吉姆·法利说了个大实话:虽然80%的福特车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但零部件可是来自世界各地。

这就好比你在家做饭,锅碗瓢盆是国产的,但食材调料可能来自五湖四海,突然进口调料涨价了,你这顿饭成本能不涨吗?

更狠的是,钢铁、铝这些基础材料的进口关税直接翻倍到50%。

福特为了应对这个局面,已经砍掉了10亿美元的成本,可还是扛不住。

今年预计的营业利润从原来的70-85亿美元下调到了65-75亿美元。

这就像你本来预计年终奖能拿10万,结果老板说今年行情不好,可能只有8万了,搁谁心里不难受?

看看福特最近的财报,确实不太好看。

上个季度亏了3600万美元,要知道去年同期可是赚了18个亿啊!

这落差,比股市暴跌还刺激。

不过有意思的是,福特的销售额倒是涨了5%,达到了502亿美元。

这说明啥?

车还是卖得动的,就是赚不到钱了。

为啥会这样?

一方面关税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召回费用也不少。

这就跟开餐馆似的,客人是不少,但食材成本涨了,还得时不时给客人免单(召回维修),这生意能好做吗?

不过福特也不是吃素的,搞了不少促销活动,降低租赁费率,硬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抢了些市场份额回来。

说到竞争对手,福特心里更不平衡了。

福特年损失暴增至20亿美元,CEO:80%美国产车也难逃零部件危机-有驾

像丰田这样的日本品牌,进口车只要交15%的关税,比美国本土车企还低。

这就好比自家开的店,税费比隔壁外资店还高,这生意还怎么做?

福特CEO说他们天天跟白宫沟通,希望能给美国车企减减负,但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

更复杂的是,现在全球汽车市场正在分化。

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市场规则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环保法规方面。

美国这边,政府取消了加州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这让福特省下了约15亿美元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支出。

之前这可是特斯拉的重要收入来源,现在风向变了,福特打算重新加大对传统内燃机的投入。

说到电动车,福特发现美国市场有个空白点——小型城市车和商用车。

咱们普通消费者买电动车,最关心的不就是价格和实用性吗?

太贵的买不起,太小的不实用。

福特要是能在这个细分市场发力,说不定能打开新局面。

不过福特也清楚,下一代电动车的主要竞争对手可能来自中国。

中国电动车品牌这几年进步神速,性价比又高,对传统车企冲击不小。

这就好比手机市场,当年诺基亚怎么也没想到会被苹果和华为这样的后来者超越。

说到这儿,咱们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现在该不该买福特车?

会不会过段时间就涨价了?

这里给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关税成本增加确实可能转嫁到车价上,但车企一般不会直接涨价,而是通过减少优惠等方式变相涨价。

这就跟超市商品涨价一个套路,不明着涨标价,而是减少促销力度。

其次,福特现在为了保销量,反而可能在短期内加大促销力度。

福特年损失暴增至20亿美元,CEO:80%美国产车也难逃零部件危机-有驾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局面:车企越亏钱,消费者可能越能拿到好折扣。

不过这种好事不会持续太久,一旦车企扛不住了,最终还是要涨价的。

第三,如果你看中的是福特电动车,可能要再等等。

福特正在调整电动车战略,新一代产品可能会有更大突破。

这就跟买手机似的,明知道下一代更好,现在买总觉得亏得慌。

其实不光是福特,整个汽车行业都在经历转型阵痛。

关税问题、电动化转型、市场竞争加剧,这些因素让传统车企压力山大。

但换个角度看,车企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消费者买车的好时机。

想想看,车企为了冲销量,促销力度会加大;为了清库存,折扣会更给力;为了应对竞争,配置可能会升级。

这就跟商场换季打折一个道理,精明的消费者总能找到最佳入手时机。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买车不能光看价格。

车企成本压力大的时候,也要警惕可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减配。

比如用便宜点的材料,减少一些不显眼的配置等。

所以买车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多比较,多试驾。

从福特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关税问题、技术路线之争、市场竞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未来充满变数。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

不要被一时的促销冲昏头脑,也不要因为可能的涨价而仓促决定。

买车是笔大支出,多做比较,找准自己真实需求才是王道。

最后说句实在话,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价格波动是常态。

就像油价有涨有跌,车价也会随市场变化。

关键是要买适合自己的车,而不是单纯追求最低价或盲目跟风。

毕竟车买来是要开好几年的,开着顺心比省那万儿八千的更重要,你说是不是?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