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一纸“决议解散”的公告,宣告了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这家由蔚来与江淮各出一半成立的合资公司,正式走到终点。
看上去只是个注销程序,背后却是一段长达九年的“代工情史”的落幕。而这场分手,不只是两家企业的事,更是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的重要转折。
🏭 1、蔚来“借船出海”
于是2018年首辆ES8下线时,车尾的“江淮汽车”四个大字直接劝退了一票用户——谁愿意花30万买辆“贴牌江淮”?但也正是这段“被嘲”的代工史,让蔚来能在创业初期活下来,并迅速跻身高端新能源圈层。
🤝2、从合作到“深度绑定”
2021年,两家干脆搞了个合资公司:江来制造。蔚来希望掌控制造,江淮则想绑定头部客户。
表面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际上是蔚来逐步掌握主动权的开始。
到了2023年底,蔚来直接拿出31.6亿买下江淮的F1和F2工厂,连地带设备一并收入囊中,等于“赎回”了自己过去的全部产能。
江来制造也随之走向边缘化——一个负责制造的公司,不再制造了,还留着干嘛?
💸 自由的代价:千亿亏损,压力山大
蔚来现在是“自由”了,但也得承担“自由”的全部代价。
截至2025年Q1,蔚来累计亏损突破1000亿,单季就亏了67.5亿,毛利率跌至7.6%,远低于理想的19.8%。卖一辆车亏一辆,靠烧钱砸市场的打法已到极限。
造车资质、全流程工厂、换电网络,蔚来一步步买下了“独立”,但也背上了沉重的财务包袱。
李斌说,600亿的研发都算进了当期费用,换电站未来会挣钱。但资本市场不买账,投资者要看的是眼前的盈利,不是五年后的远景。
🚗 押注30万级市场:乐道L90能否翻盘?
现在,蔚来的赌注全压在了新品牌“乐道”身上。首款L90 SUV号称是“蔚来最后的子弹”——车身5.1米,六座大空间,900V高压平台,10分钟补400km,参数没得挑,价格也对标理想L9打到了30万以内。
问题是——谁知道“乐道”是谁?
渠道少、品牌认知低,短期内要挑战深耕家庭市场多年的理想,难度不是一般大。如果7月10日的预售反响不佳,这张“翻盘牌”很可能变成“反噬牌”。
🔚 江来解散,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
曾经的“代工”模式,帮助蔚来、小鹏、理想等一众新势力在无生产资质的年代得以落地。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入“拼技术、拼效率”的深水区,代工逐渐不合时宜。
蔚来解散江来、小鹏收购福迪、理想自建工厂、问界深度绑定赛力斯……独立制造,成为新势力们的共识。
反过来看传统车企,江淮失去蔚来后,迅速“抱上”华为大腿,推出高端品牌“尊界”,试图杀入百万级豪车市场。
显然,在这个技术主导的新时代,连老牌车厂都必须重新站队。
蔚来已经不再年轻,乐道也没有时间慢慢试错。
接下来的半年,可能就是它能否在这个杀红眼的电动车市场里“破局而出”的生死分水岭。
如果你手上还拿着蔚来的股票,现在最该盯的,不是它亏了多少,而是 乐道L90的订单有没有爆。
否则,这场“自由换来的苦旅”,可能真撑不到“盈利那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