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鸿蒙智行这场发布会,与其说是带两个娃出来见人,不如说是精心策划的一场“长子嫡孙”登基大典。问界新M7和尚界H5同台竞技,结果一小时大定3万对1万,这哪是赛马,这分明是当着二儿子的面,把家产全过户给了大儿子,连桌上的蜡烛都没给老二留下。
赛力斯凤凰工厂连夜三班倒,灯火通明跟修仙渡劫似的,那边上汽临港基地还是单班制,据说晚上厂区黑得都能拍鬼片。这差距,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纪元。
很多人想不通,尚界H5便宜了整整12万,怎么就卖不过M7?这问题就跟问“为什么我9块9包邮的T恤,干不过人家上千的潮牌”一样。因为买东西这事儿,从来就不只是看价格,尤其是在汽车这个“玄学”领域。
“华为味儿”这玩意儿,很奇妙。对于预算15万的买家,这味道是锦上添花,是加分项,有最好,没有也能看看隔壁比亚迪。但对于预算30万往上的那群人,这味道就是“必选项”,是身份认同,是信仰图腾,是每天早上起来要拜一拜的电子牌位。你跟一个揣着三十万、准备投身华为全家桶神教的信徒说,这边有个丐版神像,打三折,他会觉得你是在侮辱他的信仰。会买问界M7的人,就是冲着那个最浓的“华为味儿”去的,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H5那一万台订单,不是什么保守留力,那已经是它在自己那个价格段,把所有能刮出来的“华为轻度爱好者”都刮干净之后的理性上限了。
再看产品本身,这更是典中典级别的错位打击。尚界H5最大的牌就是空间大,轴距2840mm,后排能翘二郎腿。这在15万级别确实能打,算是一招鲜。但问界M7呢?人家直接不跟你玩尺寸游戏了,人家玩的是“场景”。3030mm的轴距,直接给你整出个“二排零重力座椅”。
讲真,我作为一个每天挤地铁的中年人,看到零重力座椅就腰疼,感觉那玩意儿就是给老板们准备的,我们这些打工人还是硬板凳实在。但你架不住人家感知强啊,一个是大平层毛坯房,一个是精装修带全套智能家居,你怎么选?更别提M7还把什么“赤茶橘”内饰、Nappa真皮、192线激光雷达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一股脑全塞进了28万的配置里。
这叫什么?这就叫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尚界H5的“大空间+基础智驾”组合拳,在15万级别是降维打击,但在M7的“豪华KTV包房”面前,就像是小学生的广播体操碰上了雷电法王杨永信,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战斗。这简直就是把人骗进来杀!
最离谱的还是渠道。问界M7背后是全国1200家华为门店,是开在市中心商场里的“流量高压水枪”,你买个手机的功夫,销售就能拉着你体验一把零重力座椅,然后告诉你“哥,这车开出去,你就是你们小区的余承东”。而尚界H5呢?300多家上汽的传统4S店,还得跟荣威、MG、飞凡几个兄弟一起分客流。一个是在舞台中央接受聚光灯,一个是在后台角落等盒饭,曝光量差的不是一半,是差了一个次元。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把车圈比作修仙是不是有点中二,但你再仔细想想,这帮人为了卖车搞出来的花活,比修仙小说里的禁术都离谱。M7拿的是主角剧本,出门就有奇遇,流量、关注度、用户心智,都是别人硬塞给他的。H5就是那个资质平平的外门弟子,想拿到点资源,得先去跟十几个竞争对手打一架,打赢了也只是拿到一本基础心法。
所以,剧本早就写好了。H5的上限,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死死地钉在了问界M5的水平线上。月销一万台,已经是烧高香了。毕竟在15-20万这个修罗场里,前有比亚迪宋PLUS这座五指山,后有小米极氪这些准备下山的猛虎,每降价一万,就多一个跟你拼命的对手。H5想冲高,没那个品牌玄学光环;想下探,成本又扛不住。它就像一块压缩毛巾,看似有潜力,但泡开了也就那么大。
这场鸿蒙内战,第一次血淋淋地证明了一个道理:当技术和座舱都成了大路货,决定销量的,最终还是回归到品牌、场景和渠道这些最古老、最不讲道理的东西上。所以你看,到最后,决定生死的根本不是什么产品力,而是谁更会投胎。
就这么简单。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