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传统电动车主们开始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焦虑。
“去年刚买的电动车,现在二手价格直接腰斩。”一位2021款蔚来ES6车主在论坛里写道,“当年三十多万落地,现在二十万出手都难。”这种焦虑正在新能源车主圈子里蔓延。
随着多家企业披露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量产时间表,预计2026-2027年将有不少固态电池车型推向市场。这场技术变革带来的不仅是行业进步,还有现有车主深深的担忧。
01 固态电池有多强?性能碾压传统电池
固态电池的优势令人震惊。从能量密度来看,固态电池采用锂金属负极与高镍正极,能量密度可达液态电池的2-4倍,能够轻松突破1000公里续航。
这对当前续航普遍在500-700公里,高端车型也仅800公里且实际使用还受温度等因素影响的纯电车而言,堪称降维打击。
安全性方面,固态电解质取代了易燃的液态电解液,热失控风险近乎归零。三星测试显示,其固态电池充放电超1000次无衰减,且耐极端温度,-40℃性能仍稳定。
充电速度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比亚迪实测固态电池9分钟就能充至80%,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也在加速布局,未来充电速度甚至可能超越加油。
面对固态电池即将量产的局面,车主们的焦虑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车辆贬值问题。由于固态电池在续航、安全、低温性能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现有车型的液态电池短板被进一步放大。
消费者担心购买的二手车很快过时,这直接导致了现有新能源汽车二手价格暴跌。七年车龄的小鹏P7,二手挂牌七八万无人问津,连新车一半价都不到。
其次是升级电池的难题。从技术角度看,老车想要更换固态电池难度极大,涉及电池结构、电控、热管理和充电系统的全面重构。
固态电池不仅形状改变,电压平台也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设计整套系统,成本相当高昂。车企售后基本统一回复“不支持升级”,这让车主们想要升级车辆电池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愿望落空。
03 车企态度暧昧,车主权益谁保障?
除了技术层面带来的困境,车企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车主的焦虑。
一方面,车企们在宣传端不断强调固态电池的好处,刺激着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渴望;另一方面,对于老车主能否升级电池、如何保障老车主权益等问题却含糊其辞。
当车主询问4S店销售“能否升级电池”时,得到的往往是模棱两可的回答。二手车商在挂牌信息里标注“支持后续升级(以官方为准)”,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升级大概率要额外付费。
这种模糊的态度使得车主的不安感与日俱增。历史教训也在提醒消费者:技术迭代中,老车主往往最受伤。
2020年前后买电动车的人,现在二手车价已经崩了。2021款小鹏P7,当年购置花20万,当下二手平台标7-8万竟无人问津。
04 固态电池并非完美,量产面临挑战
固态电池虽然听着很香,但离真正普及,还有几座大山要翻。
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是硫化物、氧化物等,价格高得吓人——目前市场价格在250万-300万元一吨,比白银还贵不少。
即便固态电池量产,短时间内也只能用在高端车型上。像几十万一辆的普通电车,估计还得继续用液态电池,普通人暂时用不起。
央视报道提到,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开始装车,2030年实现量产。但目前我国真正能量产的固态电池,只有20-60Ah大小,最多也就用在手机、电动车这种小型产品上。
新能源车发展到今天,也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普及。固态电池即便真的实现量产,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完善技术、降低成本、完成市场切换。
05 车主如何应对?理性看待才是关键
尽管固态电池的到来给现有车主带来了诸多困扰,但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并积极寻求破局之法。
对于现有车主而言,首先要理性看待车辆的价值和自身的使用需求。从实际使用场景出发,多数家庭日常通勤半径多在50公里内,即使现有车辆续航在冬天有所打折,满足市内出行依旧不成问题。
当下充电网络越来越完善,补能便利性比几年前已大幅提升。二手贬值是所有科技产品的共性,手机、电脑如此,汽车也不例外。
我们不妨多关注车辆在使用期间带来的便利,毕竟早买车早享受,这几年的出行便捷也是一种隐性价值。
如果实在对车辆未来贬值和技术落后感到担忧,也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在购车选择上,尽量购买最低配车型,把省下的钱留作未来换车的资金。
因为在固态电池技术变革面前,顶配和标配的差距会被缩小,为当下不必要的配置花费过多金钱并不明智。
若不是用车刚需,不妨选择持币观望,等到固态电池技术成熟、配套设施完善后再入手新车。在这期间,如果有出行需求,租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06 行业何去何从?规范与保障需并重
从车企的角度出发,在追求技术创新和新产品推出的同时,也应当重视老车主的权益。
车企可以明确现有车型的电池维护政策,给予老车主一定期限内的电池质保承诺,让车主放心使用。提供合理的置换补贴也是有效举措。
当老车主想要更换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时,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降低他们换车的成本。此外,车企还可以公开技术迭代的时间表,让消费者清楚了解技术发展的进程。
从更宏观的行业层面来看,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政策引导企业规范技术升级过程中的市场行为,避免企业为了推广新技术而损害老车主的利益。
例如,制定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升级、置换补贴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保障消费者在技术变革中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充电桩在城乡各地的布局,提高充电的便利性,降低消费者对续航和补能的担忧。
固态电池量产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传统电动车主们的心情愈发复杂。
一位车主在论坛里写道:科技前进是好事,但希望车企能多考虑老车主权益,别让我们成为技术迭代的牺牲品。这种声音代表了众多新能源车主的心声。
固态电池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重新定义。在技术进步与消费者权益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将成为车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未来几年,随着固态电池技术逐渐成熟,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洗牌,而如何保障老车主权益,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