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入股千里科技;华为系大佬集体加盟;吉利打造智驾第二华为?

导语: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

最近汽车圈有个大新闻,2025年9月,奔驰通过吉利战略投资了一家叫千里科技的公司,双方要在智驾、智舱领域深度合作。

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好奇:千里科技到底什么来头?能让奔驰都点头合作?其实背后藏着吉利的一盘大棋——不仅整合资本、挖来AI大佬,还拉来一群华为系核心团队,目标是在智能驾驶领域打造一个“第二华为”。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千里科技的故事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一、华为系大佬集体“搬家”千里科技的人才牌怎么打

要说千里科技最亮眼的“家底”,肯定是它的人才团队。

这两年,好几位从华为车BU出来的大佬,齐刷刷“搬”到了千里科技,简直像一支“华为智驾梦之队”。

先看CEO王军,他可是原华为车BU的首任总裁。

当年华为搞HI模式全栈方案,从0到1把智驾系统搭起来,王军就是核心推动者。

2025年6月他加盟千里科技后,直接全面负责科技业务,等于把华为智驾的“总设计师”请来了。

再看联席CEO陈奇,以前是华为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华为第一代自动驾驶系统就是他带着团队搞出来的。

奔驰入股千里科技;华为系大佬集体加盟;吉利打造智驾第二华为?-有驾

2021年他先加入极氪,后来成了吉利首席智驾科学家,2025年8月又转到千里科技当联席CEO,等于把自动驾驶的“技术大脑”也带来了。

还有智能座舱负责人姜军,原华为车BU自动驾驶首席运营官,以前管高精地图和云业务。

2023年他加入极氪后,主导了智能座舱研发,现在到千里科技,又把智舱这块的经验也带了过来。

这三位大佬凑到一起,等于把华为智驾从技术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经验,都“打包”搬到了千里科技。

难怪有人说,千里科技一起步,就站在了华为的“肩膀”上。

二、从力帆到千里吉利的资本整合之路

千里科技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吉利在资本上的“步步为营”。

这事儿得从2020年说起,当时吉利通过破产重组,成了力帆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那时候很多人还纳闷,吉利为啥要掺和力帆?现在看,这其实是吉利埋下的第一颗“种子”。

到了2024年,吉利又有大动作:增持满江红基金,持股比例达到50.94%,这下就间接控股了力帆科技。

奔驰入股千里科技;华为系大佬集体加盟;吉利打造智驾第二华为?-有驾

同年7月,吉利把江河汇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印奇控制的江河顺公司,江河顺公司掏出24.3亿元,拿到了千里科技19.91%的股份。

印奇是谁?AI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下他成了千里科技第二大股东,还在11月当上了董事长。

2025年,公司正式更名叫“千里科技”,股权结构也成了“吉利控股+印奇AI资本”的模式。

从力帆到千里,吉利用了五年时间,通过一步步增持、股权转让,把这家公司彻底变成了自己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主阵地”。

这种资本操作,不得不说,吉利这盘棋下得够深。

三、复刻华为模式千里科技的技术整合秘籍

有了人才和资本,千里科技在技术上走的路,有点“复刻华为”的意思。

他们搞了个“一横一纵”的整合战略,简单说就是把华为的技术路线图直接“拿来用”,但又加了点自己的东西。

横向整合,就是把感知、规控、执行这些模块,整合成一个大模型驱动的端到端方案。

比如车子“看”路况(感知)、“想”怎么开(规控)、“踩油门刹车”(执行),以前可能是分开的,现在用大模型串起来,一气呵成。

这思路,跟华为HI模式的全栈研发经验几乎一模一样。

奔驰入股千里科技;华为系大佬集体加盟;吉利打造智驾第二华为?-有驾

纵向整合更直接,把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这些零件,打包成标准化系统。

就像华为的智驾选装包,车企想要智驾功能,直接买这套系统就行。

但千里科技强调自己更“开放”——不光给吉利旗下品牌用,其他车企有需要,也能来合作。

为啥能这么干?因为吉利有全产业链支撑。

星睿智算中心有23.5EFLOPS算力,在国内车企里排第一,比第二名理想汽车还多10.5EFLOPS,给智驾大模型训练提供“算力底座”。

还有芯擎科技的芯片、亿咖通的智能座舱、晶能微电子的传感器,这些吉利子公司直接供货,等于把华为的供应链整合优势也学来了。

四、奔驰入股+出海布局千里科技的商业化第一步

技术再好,最终还是要落地赚钱。

千里科技的商业化,最近有两个大动作,让人看到了点苗头。

第一个是2025年9月,奔驰通过吉利战略投资了千里科技,成了它第一个国际客户。

双方要在智驾、智舱领域深度合作,这等于给千里科技的技术“盖了个章”——连奔驰都认可,说明方案确实有东西。

奔驰入股千里科技;华为系大佬集体加盟;吉利打造智驾第二华为?-有驾

第二个是出海布局。

业内一直有个说法:“出海用不了华为方案”,因为海外数据合规、技术授权这些问题不好解决。

千里科技就想绕开这个难题,依托吉利的海外品牌,比如沃尔沃、莲花这些,把智驾方案带出去。

CEO王军说:“开放是核心优势,数据问题总能解决。”

这话听着挺有底气,但具体怎么解决,还得看后续动作。

另外,吉利自家的“盘子”也能给千里科技托底。

2024年吉利全球新能源销量148.7954万辆,旗下20多个乘用车品牌以后都要搭载千里科技的方案,这么大的销量规模,能给智驾模型提供海量数据,反过来优化系统。

还有曹操出行,李书福都说了,这是千里科技“最重要的商业化载体”,以后搞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曹操出行就是现成的运营平台。

五、后发优势还是追赶压力千里科技的破局难题

虽然千里科技起点不低,但想真正成为“第二华为”,挑战也不少。

奔驰入股千里科技;华为系大佬集体加盟;吉利打造智驾第二华为?-有驾

最大的压力是时间差。

现在华为的ADS3.0方案已经量产,而千里科技的L3智驾产品计划2025年底才落地,L4要等到2026年。

等千里科技的产品出来,华为说不定又迭代了新方案,怎么追上这个差距?

还有差异化难题。

如果只是复刻华为模式,那跟其他智驾公司有啥区别?现在行业里搞智驾的公司不少,大家都在卷技术、卷价格,千里科技怎么做出自己的特色?

出海也是个坎。

虽然王军说“数据问题可解决”,但海外市场的数据合规要求严,本地化适配也复杂,比如不同国家的路况、法规都不一样,千里科技能不能快速调整方案?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印奇倒是挺有信心,他说“先发者有包袱,后发可直接落地标准化方案”。

意思是千里科技可以绕开华为走过的弯路,直接上成熟的标准化方案。

但后发优势能不能兑现,还得看实际落地效果。

参考资料

搜狐汽车:《吉利的阳谋:把未来压在印奇身上》

新京报贝壳财经:《吉利李书福谈投资千里科技:与“聪明人”印奇“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中国基金报:《站台“千里”!李书福:“这是属于你的时代”》

央广网:《千里科技印奇:“AI+车”元年将开启,三大前沿趋势有望打开想象空间》

新浪科技:《印奇回应千里智驾整合进展:有信心在未来2-3个月,形成非常好的团队和战斗力》

本文内容由AI生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