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没经历过 ETC 过杆时的尴尬?要么车速稍快就识别失败,要么设备突然没电,倒车重试时后面排起长队 —— 这些痛点,被左信(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用一款芯片级设备解决了。
这家 2018 年成立的公司,靠 “把 ETC 做进汽车前装流程” 的打法,让沃尔沃、东风等车企把其智能 ETC 列为标配。数据够硬核:过杆识别时速达 40 公里(行业平均 20 公里),不抬杆率仅 3‰,2024 年在前装市场抢下 22.7% 份额,相当于每 5 辆新车就有 1 辆用它的设备。
从 “贴玻璃” 到 “嵌车身”:ETC 的前装革命
传统 ETC 的痛点像根刺:后装设备粘在挡风玻璃上,夏天晒鼓包、冬天没电,过杆成功率常年低于 92%。左信的破局思路很直接 —— 让 ETC 成为汽车的 “原生器官”。
其核心产品 XYZX-01PRO 是块巴掌大的芯片,直接嵌入汽车中控台,24V 车载电源供电,寿命跟车一样长(10 年或 160 万公里)。别小看这改动:读写速度压到 200 毫秒内,过杆时不用踩刹车;集成行车记录仪、GPS 定位功能,相当于给车装了 “收费 + 监控 + 导航” 三件套,体积却只有传统设备的 1/3。
技术团队的小心思藏在细节里:用全集成 SOC 芯片解决信号干扰问题,独创的 Time COS 系统给支付信息加了 “双保险”(SM4 国密算法 + 动态密钥),连 - 40℃的极寒天气都能正常启动。某商用车队测试显示,装了这套系统后,每月因 ETC 故障产生的纠纷从 12 起降到 0。
对车企来说,这是笔划算账:省去后装工序,每辆车成本降 15 元;对车主更友好 —— 手机 APP 激活、充值,全国高速费打 9.5 折,增值税还能抵扣 6%。沃尔沃车主李女士的体验很直观:“上高速像开无感闸机,过杆时‘滴’一声就过,再也没倒过车。”
啃下 5 年资质壁垒,抢食 6000 亿车规市场
ETC 行业的水有多深?想入场得先过 “资质关”:ITS 认证(交通部)、CNAS 认证(中汽研)、ESAM 密钥(交通部直属机构发放)、入网资质(国家路网中心审批),全套流程走下来要 5-8 年,光认证费就超 100 万。左信是国内少数 “全资质通关” 的企业,光 TS16949 体系认证就熬了 3 年。
这道壁垒挡住了多数玩家,却让左信在主机厂渠道里快速突围。通过在长春、深圳布局 4 家工厂,它把年产能拉到 620 万套,2023 年给东风、上汽大通等车企供货 540 万套,商用车领域市占率超 20%。更狠的是 “绑定式服务”:给车企提供定制化方案,比如给危化品车加定位监测模块,给物流车加轨迹分析功能,粘性远超卖硬件。
研发团队是底气所在:60 余人里 49 人是博士、硕士,带头人包括前沃尔沃高管、浙江大学软件工程博士。他们攒出 69 项知识产权,像 “防拆卸车载 ETC” 专利,能在设备被撬动时立即锁卡,从根源上堵死盗刷漏洞。
不止过高速:停车场、加油站都能用 ETC 付钱
左信想做的不只是 “ETC 硬件商”。在上海某商场停车场,车主王先生体验了把 “黑科技”:开车进库时,车载 ETC 自动识别车牌,离场时费用直接从绑定账户扣,全程不用掏手机。这套系统正是左信的手笔,目前已覆盖全国 300 多个商业体。
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它要打通 “加油 - 洗车 - 保养” 全场景:在合作加油站,ETC 刷一下就能付油费;去 4S 店保养,费用从 ETC 账户划扣。长三角试点数据显示,这类场景单月交易金额已破 5000 万。
更长远的野心在芯片级集成。左信正在研发 22 纳米制程的 OBU 芯片,计划把 ETC 功能直接塞进汽车座舱域控制器,成本再降 30%。到那时,ETC 可能像安全气囊一样,成为新车 “看不见却离不开” 的标配。
资本也在加码。按照融资计划,左信拟募集 1.1 亿元,用于芯片研发和场景拓展,目标 2025 年登陆科创板。当 ETC 从 “高速专用工具” 变成 “车载支付入口”,这家公司或许真能在 6000 亿汽车电子市场里,切出一块新蛋糕。毕竟,每辆车都需要一个安全高效的支付终端 —— 而左信已经跑在了前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