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大跌6%,比亚迪‘自杀式降价’汽车股跌,主要有两个利空

5月26日,港股汽车板块集体雪崩:吉利汽车暴跌6.31%,零跑、比亚迪股份跌幅均超5%。

吉利汽车大跌6%,比亚迪‘自杀式降价’汽车股跌,主要有两个利空-有驾

这场暴跌的导火索,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句“汽车行业的恒大已经出现”的预警。

比亚迪同日宣布的“智驾车型最高直降5.3万”促销,是将市场恐慌推向高潮。

魏建军一句话,撕开行业高负债的遮羞布

“恒大暴雷的根源是债务失控,而汽车行业正在重蹈覆辙。 ”魏建军的发言迅速引发连锁反应。

数据显示,2023年吉利汽车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5.83%,比亚迪负债总额突破4000亿元。

车企债务中近40%是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这与恒大拖欠施工方的模式惊人相似。

供应商的忍耐正在逼近极限。

宁德时代公开催收某车企42亿元电池欠款;4月,博世集团因货款拖欠暂停向三家二线车企供货。

“一旦供应链反噬,车企的现金流会瞬间断裂。 ”一位零部件企业高管直言。

比亚迪降价捅了马蜂窝:价格战从“割肉”变成“断臂”

5月23日,比亚迪突然将22款智驾车型加入降价名单,最高优惠5.3万元。

这被视为“自杀式降价”:智驾车型原本是车企利润最高的产品线,单辆毛利可达15%-20%。

比亚迪的财报暴露了现实,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8%,降价已是无奈之举。

中小车企的生存空间被彻底挤压。

以零跑汽车为例,其主力车型C11降价后单车亏损扩大至1.2万元,库存周转天数却从35天激增至62天。

“不降价卖不动,降价了亏更多,这就是死循环。 ”某新势力品牌销售负责人坦言。

价格战甚至波及到上游产业链。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价格已跌至0.5元/Wh的历史低位,较2023年下降27%;

吉利汽车大跌6%,比亚迪‘自杀式降价’汽车股跌,主要有两个利空-有驾

地平线、黑芝麻等自动驾驶芯片厂商,正在遭遇车企要求“三年不涨价”的霸王条款。

高负债+低周转:车企正在玩一场危险的现金流游戏

翻开财报,车企的现金流危机早有预兆。

吉利汽车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41%,但应付账款同比激增33%;

理想汽车账面现金储备从986亿元骤减至632亿元,但一年内到期债务高达228亿元。

库存积压更是雪上加霜。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升至1.93,创下2020年以来新高;

其中新能源车库存深度达到2.1个月,远超燃油车的1.6个月,这意味着部分车企已出现“生产即滞销”的困局。

资本市场开始投票。

摩根士丹利5月24日将长城汽车评级下调至“减持”,目标价砍掉43%;

高盛则在最新研报中预警:中国汽车行业或将迎来2008年以来最大规模坏账潮。

供应链反杀:当“白衣骑士”变成“索命阎罗”

车企与供应商的关系正在发生致命逆转。

福耀玻璃要求三家车企预付50%货款,否则停止挡风玻璃供应;

5月,米其林轮胎对六家车企启动“现款现货”交易模式,彻底取消账期。

零部件巨头的财报印证了这种转变。

博世集团一季度汽车业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至68天,同比减少12天;

大陆集团是将“车企付款违约保险”保费支出同比提升了75%。

吉利汽车大跌6%,比亚迪‘自杀式降价’汽车股跌,主要有两个利空-有驾

危险的信号来自司法纠纷。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前5个月车企涉及供应商的诉讼案件同比增长167%;

其中电池、芯片领域的诉讼占比高达61%,单案最高索赔金额达7.8亿元。

价格战的真实代价:每卖一辆车都在加速失血

降价促销的副作用正在显现。

以比亚迪秦PLUS为例,降价后单辆毛利从1.8万元缩水至0.6万元;

为维持市场份额,其5月产量反而环比增加15%,导致库存增加2.4万辆。

经销商成为最大受害者。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显示,超60%经销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某比亚迪4S店店长透露:“厂家要求我们自掏腰包补贴降价,但返利却拖延了三个月。 ”

特斯拉也难逃波及。

其上海工厂5月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0%,部分生产线改为单班制;

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承认:“中国市场的价格战强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

谁在裸泳? 这些数据揭开车企的真实现状

存货周转天数暴露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蔚来汽车该指标从2022年的48天暴增至2024年一季度的79天;

小鹏汽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117天,意味着平均三个月才能收回车款。

研发投入的萎缩加剧技术危机。

吉利汽车大跌6%,比亚迪‘自杀式降价’汽车股跌,主要有两个利空-有驾

吉利汽车2023年研发费用占比降至4.2%,低于行业5%的生死线;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研发投入占比高达25%。

消费者的狂欢? 不,这可能是一场集体陷阱

表面看,消费者似乎坐享降价红利。

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4月汽车质量投诉量同比激增89%;

大量案例指向“降价减配”,某车型将宁德时代电池替换为二线品牌,成本直降1.2万元。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