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不装了,摊牌了。
当所有人都觉得BBA在电动化时代已经变成了PPT仙人,只会拿着过去的荣光反复摩擦的时候,奥迪突然搞了这么个A6L e-tron四驱版出来,属于是典型的“我不说话,但我正在把你们都鲨了”。这事的魔幻之处在于,奥迪用了一个最朴素、最不性感、甚至有点笨拙的方式,告诉市场什么叫“大力出奇迹”。
你瞅瞅这参数,405kW双电机,785km续航,外加一个叫quattro的祖传圣遗物。这套组合拳打出来,什么新势力,什么互联网思维,都得先往后稍稍。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战争。别人还在琢磨怎么把KTV搬进车里,怎么让屏幕更大一点,怎么让语音助手更会说骚话的时候,奥迪直接把问题拉回到了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原始层面:我就问你,快不快,远不远,稳不稳?
这就好比修仙小说里,一群小年轻还在研究各种花里胡哨的法术,想着怎么画符更帅,怎么御剑飞行姿势更骚。结果一个闭关千年的老怪物出山了,也不跟你多哔哔,直接一力降十会,一巴掌拍下来,整个山头都平了。你再多的技巧,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是虚妄。奥迪现在就是这个老怪物,它悟了,它开窍了,它发现电动车的本质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而是把传统汽车的“工具属性”用电的方式做到极致。
所谓的市场竞争,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当你的产品在核心指标上形成碾压,那所有花里胡哨的营销都像是在讲笑话。之前大家总说奥迪电动车“油改电”,不够纯粹。现在这个A6L e-tron出来,就像在说:是是是,我就是油改电,但我改出来的电,比你原生纯电的还猛,就问你气不气?
我作为一个开过不少所谓智能汽车的中年人,对这一点感触特别深。我们这个年纪,已经过了被几块屏幕、几个APP就能忽悠的阶段。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确定性。是我一脚电门下去,车子能给我稳稳的推背感,而不是告诉我“系统正在计算最佳扭矩分配”;是我在高速上,知道这块续航压缩毛巾撑得住我跑到下一个服务区,而不是提心吊胆地关空调;是我在雨雪天,知道四个轮子都牢牢抓着地,而不是靠一堆雷达和摄像头给我“赋能”。
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里?不在特斯拉,不在激光雷达,在老头乐。只要有一个不讲道理的老头乐突然从巷子里窜出来,你所有的智能算法都得给物理定律跪下。同样的道理,quattro的意义是什么?不是让你去赛道刷圈速,而是让你在某个下着冻雨的晚上,安全地把孩子从补习班接回家。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的quattro再牛逼也没用,但它能让你在那一刻之前,多一分从容。这种从容,才是豪华品牌最值钱的玄学。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奥迪这套操作,特别像一个中年男人去健身房。他不追求八块腹肌,也不追求能卧推多少公斤给小姑娘看。他就是默默地跑步、举铁,把心率维持在一个健康的区间。他健身的目的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在下一次体检报告出来时,上面的箭头能少几个。这台A6L e-tron就是这种感觉,它不跟你聊梦想,不跟你聊生态,它就是在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这种“大力出奇迹”的逻辑,在BBA的圈子里是成立的。因为买奔驰宝马奥迪的人,他们首先买的是那个标。这个标代表了一种社会身份的共识,一种“我不需要向你解释”的默契。会买奔驰的人,就是觉得那个三叉星徽值三十万;会买宝马的人,就是迷信那种所谓的“操控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奥迪现在做的,是在这个信仰的基础上,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台阶下。
它在对自己的信徒说:你看,你们的信仰没有错,我们不仅有标,我们还有硬货。但问题是,如果这玩意儿定价奔着60万去,那性质就变了。这就不是“掀桌子”了,这是“请客吃饭”。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价格就是唯一的真理。任何脱离价格谈产品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我今天中午的外卖就迟到了半小时,大数据推荐的路线根本不准。连十几块钱的生意都这么卷,何况是几十万的车。
所以,这台车最终的命运,不是由它的405kW决定的,也不是由它的785km决定的,而是由一个穿着西装的、可能连驾照都没有的产品经理,在定价会上拍板的那个数字决定的。那个数字,才是对这个荒诞的汽车市场,最精准的点评。它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不叫造车,这叫渡劫!
就看奥迪这次的天雷,能不能劈开一条生路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