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车市的风向,那真叫一个瞬息万变。原以为电车要一统江湖,可这吉利星越L,硬是凭借一己之力,在燃油车的夕阳红里,舞出了几分姿色。瞅瞅那销量,连续12个月霸榜紧凑型SUV前三,单月逼近3万大关。这架势,颇有几分“老兵不死,只是渐凋零”的悲壮。
不过,这车到底是真材实料,还是虚张声势,咱得好好掂量掂量。
先说说这车为啥能打。空间是真阔绰,2845mm的轴距,后排乘客翘个二郎腿都绰绰有余,直接把CR-V按在地上摩擦。后备箱也够能装,塞满年货不在话下。外形这玩意儿,见仁见智,有人觉得它像换了标的奥迪Q5,也算是抬举它了。
动力也没拉胯,2.0T发动机,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还是有的。底盘调校也花了心思,过减速带的颠簸感被收拾得挺服帖,颇有几分越级挑战的意味。配置更是堆料,L2级自动驾驶,三联屏,在这个智能化时代,也算没掉队。
最诱人的,还是价格。13.72万起售,就能把空间、动力、配置都给安排到位,这性价比,简直爆棚。一年下来,保养费才707块,比途观L还省,对于精打细算的居家过日子的人来说,绝对是心头好。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燃油车绕不开的坑——油耗。市区通勤,百公里油耗直奔9-10个,还得伺候着95号汽油。这数字一亮出来,估计不少人得倒吸一口凉气。毕竟,现在油价这么刺挠,谁也不想三天两头往加油站跑。跟宋PLUS DM-i一比,油耗直接翻了个跟头,这差距,可不是闹着玩的。
另外,还有人抱怨车机迟钝,语音助手反应慢半拍,导航偶尔犯迷糊。悬挂也偏硬朗,遇到坑洼路面,颠得人直跳脚。后排隔音也就那么回事,65分贝,比Model Y还差一截。这些细节,直接影响用车体验的舒适度。
所以,问题来了,究竟是哪些人,才会为了这份“燃油车的情怀”慷慨解囊?
依我看,大概有这么几类。一类是家庭用车,对空间有硬性需求,又对新能源牌照望而却步,那么2.0TD尊贵型,绝对是优选项,加一万多块,换来座椅通风和燕飞利仕音响,舒适度立马提升一个档次。另一类是驾控爱好者,钟情于速度与激情,对四驱系统有执念,那就直接冲四驱旗舰型,博格华纳第六代四驱加上AR-HUD,雪地撒欢儿也不在话下。
当然,横向对比也很重要。要是追求极致省油,那就移步宋PLUS DM-i,但动力会打折扣。如果对品牌有执念,那就选择CR-V,但配置会让你觉得不够意思。
星越L的横空出世,确实在燃油车市场这潭死水里,搅动了一丝涟漪。用15万的价位,想要给你30万的体验,这话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确实精准地戳中了部分消费者的痛点。特别是对于那些日均通勤里程在50公里左右,对燃油车有着特殊情感的务实家庭而言,星越L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折衷方案。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的大潮已经势不可挡。星越L在油耗和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在新能源的冲击下,只会日益凸显。如果你的预算捉襟见肘,对机械素质要求较高,那么尊贵型依然是物超所值的选择。但如果你的内心渴望电动化,追求极致的静谧性,那么还是建议你多关注一下混动或者纯电车型。
这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挤破头想进来,城里的人削尖脑袋想出去。燃油车也罢,新能源也罢,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只是,星越L这扇“燃油车的大门”,还能坚守多久,的确是个未知数。毕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容不得任何人故步自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