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国际车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一个意外的话题却悄悄上了热搜——"车展上看不到车模李凉凉"。这位曾经在各大车展上以独特气质走红的车模,今年突然"消失"在展台上,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更有意思的是,有网友调侃说:"李凉凉改行卖卤鹅去了",这句话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
要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还得从车展文化的变化说起。记得十年前的车展,那叫一个热闹,各大展台争奇斗艳,车模们穿着华丽的礼服往新车旁边一站,闪光灯就咔咔闪个不停。那时候的李凉凉,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走红的。她不是那种浓妆艳抹的类型,反而有种清新脱俗的气质,往那一站就跟车的气质特别搭,所以收获了不少粉丝。
但最近几年,情况明显不一样了。从2015年上海车展开始,主办方就有意淡化车模的展示,更强调车本身。到了今年,车模几乎成了"稀有物种",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高科技互动体验和专业的汽车讲解员。这种转变其实挺明显的,就像网友说的:"现在去车展,看到的不是车模的大长腿,而是工程师的白大褂。"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琢磨着,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汽车消费者的口味变了。以前大家看车可能真就是看个热闹,车模往那一站,吸引眼球就行。现在不一样了,买车的人越来越专业,他们更关心车的性能、配置、智能化程度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像我一个在4S店工作的朋友说的:"现在的客户进门就问百公里加速、问自动驾驶级别,谁还关心车模穿什么衣服啊?"
其次,整个社会的审美也在变化。过去那种"香车美女"的营销套路,现在看起来确实有点过时了。特别是随着女性消费者比例越来越高,车企也得考虑她们的感受。你想想,一个准备买车的女白领,看到展台上站着一排穿着暴露的车模,心里能舒服吗?
再者,现在的营销方式也升级了。以前靠车模吸引眼球,现在靠的是科技感、互动体验。比如这次车展上,很多品牌都搞了VR试驾、智能座舱体验,这些可比单纯看车模有意思多了。我有个去看展的朋友回来就说:"现在车展跟科技展似的,玩一天都不带腻的。"
说到李凉凉"卖卤鹅"这个梗,其实挺有意思的。这背后反映的是网友对车模这个职业转型的关注。确实,随着车模需求的减少,很多知名车模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有的转型做网红,有的开起了网店,还有的进军演艺圈。就像前几年很火的车模"兽兽",现在不也转型做主持人了吗?所以网友说李凉凉去卖卤鹅,虽然是个玩笑,但也确实点出了这个行业的现状。
不过话说回来,车模这个职业真的会消失吗?我觉得倒不至于。只是说,未来的车模可能会更专业化,不再是简单的"花瓶",而是要对汽车有深入了解,能够向观众讲解车型特点的"汽车顾问"。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品牌在尝试这种模式了,车模不仅要形象好,还得懂车,能回答专业问题。
这次车展的变化,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汽车文化变迁的有趣窗口。从"看美女"到"看科技",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这种转变恰恰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成熟。就像资深汽车媒体人王师傅说的:"现在的车展终于像个正经的工业展会了,这才是汽车行业该有的样子。"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变化。我在网上就看到有网友怀念说:"没有车模的车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种心情也能理解,毕竟一种陪伴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展会文化突然改变,总会有人不适应。但时代在变,消费者的需求在变,车展自然也要跟着变。
有意思的是,这次"李凉凉卖卤鹅"的梗,还意外带火了一家卤鹅店。有网友真的跑去问有没有一个叫李凉凉的服务员,把店家都给问懵了。这种网络时代的连锁反应,有时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到底,车展的核心永远是车。与其花大价钱请车模站台,不如把这些预算用在提升参展体验上。这次车展上那些沉浸式的试驾体验、专业的讲解服务,不都比看车模更有价值吗?毕竟去看车展的人,绝大多数还是冲着车去的。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行业的转型总是需要时间的。就像当年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现在的车展正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可能再过几年,我们就完全习惯没有车模的车展了,甚至会觉得以前那种形式有点奇怪。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怎么看这个变化呢?是更喜欢现在这种注重汽车本身的车展,还是怀念以前有车模站台的热闹场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另外,如果你去看了今年的上海车展,也欢迎分享一下你的观展体验,看看大家的感觉是不是一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