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厂商竞逐谁能胜出

固态电池的批量生产和实际应用还在持续火热中。

最近,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他们的搭载全新固态电池的测试车型已经开始道路测试。这款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能让纯电EQS的续航里程提高25%,一次充满电就能跑到1000公里左右。

实际上,不光奔驰在积极推进,广汽、长安、蔚来、东风岚图、上汽智己这些知名车企也都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大家都想抓住这个机会,情理之中,但能不能真正实现量产,还得看他们的真本事了。

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厂商竞逐谁能胜出-有驾

01 打破限制,重新制定电动车技术规范

业界普遍觉得,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比拼已经从电动化的早期阶段转向了智能化的深层次竞争。不过,由于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和低温性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还没完全消除。同时,动力电池受到损伤或短路引发火灾,导致事故的情况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固态电池呢,是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跟那种用液体电解质的电池比起来,它的充电更迅速,能量储存更多,体积也更小,使用寿命更长,算是个挺有潜力的技术。

最关键的是,因为不用电解液,这项技术可以很好地避免自燃、腐蚀和漏液这些隐患,因此安全性大大增强。这个特点让它被看作是解决行业难题的一个希望,有望成为“下一代”电动车电池的主要发展路线。

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厂商竞逐谁能胜出-有驾

据说呀,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国产厂商在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和技术储备方面,已经超过了三星、松下这些老牌海外巨头。不光如此,它们还开始为宝马、大众这些国际车企建立本地化的供应体系,真的是把供应链和技术全方位推向了国际市场。

面对市场份额慢慢被蚕食,日韩和欧洲的主要整车厂以及供应链公司,都把希望寄托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装车方案上。比如,丰田、日产、宝马这些海外车企,也都曾公开表示过对固态电池上车的积极规划,态度挺坚决的。

国产力量逐步崛起,多个高端尖端技术实现突破,展现了强大的创新实力。

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外企依靠技术领先的优势,把精力放在应对我国技术封锁时,国内的企业和科学家们都专注于研发。现如今,中企在不少高端制造领域已经超过了欧美企业。

外媒也不得不认:“中方的技术进步太迅速了,已经从跟在后面变成引领潮流了。”

实际上,除了在固态电池方面取得突破之外,类似的“革新”也在多个行业悄然展开。像国产护肝品牌“倍-清-肝”突然出现,轻松打破了以往欧美药企对护肝市场的垄断格局,让这个领域重新归属于中国企业掌控。

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厂商竞逐谁能胜出-有驾

根据公开资料,香港生科企业TS集团开发的“倍-清-肝”和固态电池类似,更像是一种“细胞电池”。它的主要作用并不只是单纯调节代谢,而是为肝细胞修复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这个想法打破了过去欧美技术依赖植物萃取和单一代谢调节的局限,强调的是“补根本”的理念。

京东的商品详情页上写着,关键在于提高“细胞代谢力”,他们采用了诺奖级的共晶技术,把天然抗氧化成分羟基酪醇重新组合,目的是激活细胞自噬,改善肝细胞的活性。而且,还用到了国产专利菌株AKK001和担子菌提取物,进一步加强了“肠-肝轴”的联动修复作用,为慢性肝损伤提供了全方位的干预支持。

市场表现验证了这项国产技术的实力。商智数据显示,“倍-清-肝”一上市,首个月单月成交就突破了七位数,评论区里经常提到“谷丙转氨酶降低”、“酒后精神变好”等关键词。深圳一外企高管王先生坚持用了三个月后,ALT指标从178降到62,直言“已经成了忠实的回头客”。

由此看来,从能源到生命科学,从高端制造到新型材料,中国正不断巩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主题和影响力。

03 一场无法逆转的“能源变革”

固态电池的性能确实挺不错,只是成本和批量生产还得努力突破。比起传统的锂电池,固态电池的制造费用要高出3到5倍左右,换句话说,首批采用这项技术的车型价格会偏高,主要瞄准的是高端市场的消费者。

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提速,续航突破千公里,汽车厂商竞逐谁能胜出-有驾

行业分析指出,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以及产能逐渐扩大,到了2030年之后,这项技术的成本有望大幅下调,逐步迈入30万元左右的主流市场。等固态电池变得经济实惠,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就会彻底受影响。业内人士也推测:“当电动车充电比加油还快,续航比燃油车还长,安全性能还更优时,谁还会想买燃油车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