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彻底不香了?2025年7-9月销量三连跌,去年同期还看好它的朋友们,现在估计都懵了。数据显示,增程车在这个季度销量环比下降了不少,整体同比更是掉了个10%左右。这么一比较,曾经那个续航焦虑救星怎么突然就不火了?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样觉得,这事儿太巧合,还是市场自己在调节?
增程车的火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早几年,纯电车续航都穿不过600公里,充电桩少、快充慢、不便宜,于是增程车就给了边用边充的方案。它那套电池+引擎的组合,刚好解决了距离焦虑,也帮车企打了一波市场牌。你想想,那时候可以在城里工作,又能跑长途,真是打通了很多人的心坎。还记得前几天我跟一朋友聊,他开着一台增程SUV,说安心感像驾驶移动充电宝。
我刚才翻了翻笔记,发现根据几家数据公司提供的样本,估算在2023年前后,增程车占全部新能源销量的比重还在15%左右,但到了2025年,这个比例已明显掉到10以下。原因很直白:纯电续航越来越长,充电设施越铺越密,补能变得快又方便。全国充电桩数量超过1281万台,保持每年约30%的增长,快充半小时搞定电补,成本也比之前便宜了不少。
嘿,我还真在想,如果纯电永远比增程更方便,那增程车的存在还有什么用?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那些在偏远农村、山村或海边,充电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增程的优势还在。尤其是那些没法装大电池的车企,找个折中的方案,确实还能拼一拼市场份额。问题来了,消费者开始变得理性了。不少人反馈:高速上,增程的油耗还比油车高!这让我瞬间觉得,你让我省油还省心吗?还得定期保养和维护,麻烦谁受得了。
你说,增程车还能翻身吗?我猜这跟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有关。毕竟,谁都不喜欢油耗飙升,还得琢磨油表和机油,像个半手动操作的驾驶机器人。再加上,国家政策也在逐步收紧对燃油车及增程车的支持。去年开始,很多地方的新能源补贴都在收紧,纯电续航门槛提高,绿牌、购置税优惠都逐渐消失。相应的,同质化竞争变得激烈,价格战不断,销量自然难说。
说到这里,我得打个比方。就拿传统燃油车和插混比,很多人觉得插混能应付日常,又不用担心续航焦虑。但细想,插混其实像装了个备用电池的手机,平时用电少的时候打打电话还行,一旦充满了电,突然用几次高耗电功能,电池还是会虚的快。现在纯电续航普遍破600公里,而且全国充电桩普及,快充半小时就足够,增程的刚需程度打了个折扣。
也有一些厂商还在押宝增程技术,只不过是因为这些工艺还在优化,成本还不算特别低,走个夹心路线。有合作公司早年喊过纯电续航能达到700公里,增程只为补充极端情况。但我注意到,这类车型售价也在涨,利润空间变得模糊。纯电的价格差不多都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续航,差别仅在充电惯和使用场景上。
我试着思考:未来会不会有那种第三条路?大电池+快充+智能规划?似乎越来越像是哎,要不然就搭个车库,充个快点的电,走起都方便。而且,技术进步也让电池变得更耐用,我看大部分纯电车型的保值率也在逐步提高。那你觉得,现在还值不值得去追逐增程车、还是该跑纯电呢?还是混搭更舒坦?但这个舒坦背后,有没有哪天又会变成又麻烦?
说到啰嗦一句。其实我觉得,市场就是这么喜新厌旧。技术下的泡沫被挤走,也算是行业的正常过渡。谁能说清楚,未来几年,增程车会不会以某种黑马姿态卷土重来?还是,它就真会退出历史舞台?这东西,谁说得准。你身边有人换了纯电,还是依赖燃油或增程的老车?他们心里怎么想?倒是挺有趣的一个话题。
(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市场的脚步不会为谁停留)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