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重磅新车,岚图泰山终于要来了,11月18日正式上市!这事我早就听说过,最近倒是又有新消息。你知道的,汽车行业到这个时间点,出个终极大招不稀奇。
我随便翻了翻相关资料,发现这次泰山的定位挺微妙。外形上,是有点奔驰GLS的影子,宽大气派,线条劲挺,前脸霸气得像个库里南——你说,这价格能不冲击一下问界不太可能吧?真正吸引我的是它的尺寸。5230mm的轴距,几乎靠近豪华SUV的门槛,坐实了个重型坦克的模样。
到研究资料里,我还注意到它搭载了华为的乾崑智能驾驶辅助,和鸿蒙AI座舱。这个组合,我又琢磨了一番。听说华为的乾崑方案,靠着算法优化,刚好能解决之前我们在开车时遇到的夜路难判距的问题。偏偏,之前问界在自动驾驶辅助上的表现,有点你追我赶的感觉。要说这次泰山能不能真玩得转,我觉得得看它到底是不是炼出了稳定版。
讲到智能座舱,鸿蒙的布局相对开放,也意味着可以更好地适配不同厂家的APP。这点挺实际。都说车子是移动终端,那鸿蒙的设计逻辑让它像极了移动的智能家居。但你要用上后就会发现,很多厂商的系统二次开发其实挺折腾。有时候,打开车门的瞬间,系统没有唤醒,反而让人觉得又倒退了。这就像手机没有Wi-Fi,连接确实慢慢的,但到底这个生态有没有用,还得试一试。
其实我个人觉得,泰山最吸引我的还是价格。听说,定位差不多在35万左右(没准还得低点,毕竟店头压力还挺大的),这样的话,就得拼一个高性价比。你挣不挣得动?我估算了一下,百公里成本大概7块多钱(油电结合,估算不太准);保值率嘛,豪华SUV五年后还能剩三成左右,不算最差,和问界比差不了多少。
也有点无聊的担心。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研发力量大不大,不代表用得顺不顺。汪老板曾说:再牛的技术,也得实际用一年一两个月,才能发现坑。我猜,这次泰山会不会出现创新过度,体验不好?这个得看后续评论了。
说到供应链,看到报道里提到,泰山用的零部件,很多还是从华为生态里挤出来的。你想,无非就是跟手机一样,芯片、屏幕、AI算法,都是在掌控范围内的。这让我想起,去年问界的折旧率是大概四成(五年),火得快也‘炒’得快,不能太高估一台车的耐用。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之前问过一个修理工,他说:大 SUV用久了,最容易出事的还是悬挂。尤其是这种3腔空悬,要是你不注意平时小心点,五六年就得换一半。这问题看似细节,但在实际用车中,成本真不低。大件大修,哪个车不怕?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家里那个老SUV,换个空悬要毫不留情地掉个五六千。
哦,说到后轮转向技术,实话讲,我还没真摸过这东西。网上有人说,这功能在城市调头时特别方便,但实际用起来,惯很重要。很多人惯了传统转向感觉,忽然感觉变得轻飘飘,反应也有点慢。别笑,我倒觉得,这就慢慢惯的事,车越智能,人越懒。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一辆大体型SUV,要想做到舒适、智能、实用,还得看车厂怎么调校。我估算如果调校得好,配合大空间,绝对能惹得家里长辈喜欢——或者,让我邻居觉得我把车子变成了个移动别墅。
价格能不能冲到35万,是命吧?我觉得不容易。毕竟,国内市场的豪华中端SUV竞争太激烈,那些问界、理想、极狐都在争市场份额。泰山如果真这么硬气,或许会有一场价格战——只说得直接点,现在的动力电池成本还在高位,很多车型的毛利都很微妙。你知道,63kWh的电池包,要是用个好点的品牌,成本至少得一二万。
反正,今天的汽车不光是开得快,更是看得长远。我心里琢磨着,接下来问界会怎么反应?他们的问界招牌能不能再坚持一季?我突然又想起,问界的高管去年说过一句:我们要走量,感觉这和泰山的贵精不贵多策略挺撞的。
泰山到底是不是市场的菜?这个答案,或许还得等11月18日揭晓。嗯,毕竟,行业里的兵家秘笈也是不断调整。你觉得,这样的豪华大块头,真的可以平易近人吗?我也不知道。
只希望这辆车上线后,不会变成城市中的新烦恼——毕竟,买车容易,用车难,是个老话题。(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