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

2025年的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趋加剧,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凭借黑马姿态获得“世界城市车”的冠军,销量势头更是遥遥领先。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然而,欧洲市场由于中欧电动汽车关税问题陷入僵局,同时欧盟的关注点又突然转向,开始对中国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如果认为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创性网红,那么比亚迪则是后来崛起的技术奇才。2025年4月,比亚迪海鸥荣获“世界城市车”大奖,成为首个赢得这一“汽车界奥斯卡”殊荣的中国品牌车型。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评审团对获奖车型的评价相当直接,指出其设计新颖、性能卓越,且定价非常亲民。

欧洲消费者用钱包做出的选择更加直观,2025年4月,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销量首度超过特斯拉,以7231辆的成绩登顶。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比亚迪的“出海策略”并不复杂,归纳起来就是“低价策略加全产品线覆盖”。

比亚迪最为廉价的海鸥车型定价仅2.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元,比欧洲同级别品牌的车型低下30%多。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海鸥在国内的售价为69800-75800元,远低于其海外售价。这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欧洲推出了8款车型,从微型车到高端SUV应有尽有,甚至包含不受欧盟高关税限制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令习惯了高溢价市场的欧洲汽车制造商感到措手不及。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其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以及全产业链布局,使得它在成本控制方面远超竞争对手。

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柯在领奖时直言,12万名工程师和超过百万人员工的创新力量,正是比亚迪最有力的底牌。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插播一个冷知识,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几乎覆盖了整个产业链,从电池原材料的开采到整车的组装,甚至连车机系统芯片也由其自主研发。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让欧洲汽车制造商既羡慕又嫉妒。

值得一提的是,像大众、宝马等传统大型汽车企业还在为电池供应链的问题而烦恼,而比亚迪则已经实现了“电池自主”。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不过,来自中国的比亚迪等国产车企在欧洲的销量激增,却触动了欧盟的“敏感神经”。

在2024年10月,欧盟无视多方反对,将中国电动车的关税从10%大幅提高至45.3%,理由是中国企业“依赖政府补贴而造成不公平竞争”。

这一决定引发了一系列反响,中国向世贸组织提起了诉讼,德国的汽车制造商纷纷表示反对,同时西班牙、斯洛伐克等国家也暗批欧盟的“保护主义过度”。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中欧在电动车领域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市场利益的博弈。欧洲汽车制造商正陷入尴尬困境,虽然它们依赖中国市场的利润,但又害怕中国电动车逐渐抢占其本土份额。

尤其是德国,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华的销售额占其全球销售的三分之一。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尽管如此,欧盟的“关税大棒”并未如愿奏效,2025年4月,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注册量同比激增59%,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更是飙升八倍。

消费者通过实际订单表达了自己对性价比高的车型的支持,谁会对价格合理的优秀车掉以轻心?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实际上,中欧之间并非毫无妥协的余地。2025年4月,中国提出用“最低售价承诺”替代关税,欧盟的态度也有所松动。有独立分析师指出,欧盟在特朗普加征关税的背景下,需要中国市场的支持,以便在谈判中获得筹码。

中欧之间的电动汽车关税拉锯战,实际上也可以视为一场心理战。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德国的汽车企业明里暗里反对高关税,毕竟大众有40%的利润来自中国。而法国则坚定支持加税,意在保护雷诺等本土品牌。这种分化的局面使得欧盟的决策效率甚至不及疯狂动物城的树懒。

然而,未曾想到的是,中欧电动车关税的硝烟尚未散去,欧盟又开启了“第二战场”——轮胎。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在2025年5月,欧盟宣布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的轮胎展开反倾销调查,理由是“中国低价轮胎对本土产业造成损害”。

数据显示,欧盟的轮胎市场规模超过180亿欧元,涉及7.5万个就业岗位。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在保护本土企业,但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为了遏制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全面渗透。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从数据来看,中国的轮胎企业已不再是“低端代工”的代名词,2022年时,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汽车相关附加值占比达到16%,超过了日韩国家。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轮胎具有的性价比优势是难以复制的,同样规格的产品,其价格较欧洲品牌低20%-30%。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如果欧盟强行加税,最终势必会抬高消费者的用车成本,进而削弱本土车企的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欧盟之前已经对中国卡车轮胎征收了反倾销税,此次调查更多是“扩大打击面”。贸易保护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欧洲应当思考的是如何提升自身产业的效率,而并非像美国那样封闭市场。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在这一轮胎的背后,也潜藏着蝴蝶效应。中国的轮胎企业如玲珑和赛轮已在欧洲建立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以规避关税。

如果欧盟继续执迷于强硬政策,反而可能迫使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布局,最终让欧洲本土的供应链面临“空心化”的风险。

BYD登顶全球第一,中欧电动汽车还没谈拢,欧盟又盯上了中国轮胎-有驾

比亚迪的崛起、中欧的关税博弈及轮胎战争的扩展,这三条看似独立的线索实际上指向了同一个真相:全球汽车产业的主导权正在重塑。中国凭借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逐步打破了欧美的垄断,而传统汽车强国则试图通过贸易壁垒来延缓颓势。

所以,欧盟的保护主义政策从来都不是长久之计,对此,你怎么看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