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猛士又出新车了,36.99万,名字还挺长,叫M817 Max+。现在的车圈,与其说是车圈,不如说是个大型修仙现场,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准备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东风这次整的这个活,就特别有意思,充满了那种“不装了,摊牌了”的决绝感。
这车最炸裂的点是什么?1365km的综合续航。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太阳都得一个趔趄。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间还能绕到杭州喝杯茶,然后发现油箱和电池都还有富余。这已经不是续航了,这是在跟同行搞闪电战,在你最引以为傲的城墙上,直接给你开个任意门。这种行为艺术,充满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打法。如果说之前友商只是在抢蛋糕,那猛士这一手,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连桌上的蜡脱都没放过。
你说城市通勤?CLTC纯电215km,一周充一次电。是是是,听起来很美。但买这车的人,真的在乎那点电费吗?不,他在乎的是一种可能性,一种“虽然我天天堵在环线上,但我随时可以去无人区撒野”的幻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金钟罩铁布衫。这1365km,不是给你的腿用的,是给你那颗骚动的心用的。就像你买了个200米防水的表,但你连游泳都不会。但有用,就是有用。
然后就是那套华为全家桶。华为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5,典中典了属于是。硬派越野车,过去给人的印象就是傻大黑粗,糙哥配糙车。现在呢?猛士好像突然开窍了,它悟了。它把一个天天在健身房举铁的肌肉猛男,直接送去读了个博士,还顺便考了个电工证。它把一个物理输出的战士,变成了雷电法王杨永信,直接用法术攻击糊你脸。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挺贴切。
但这里面有个核心的逻辑悖论。华为的智能驾驶,关键在哪?不在于你代码多牛逼,雷达多先进。它的终极考验,在中国,永远是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把这么一套精密的、讲道理的系统,放到一个最不讲道理的硬核越野场景里,这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这就好比你用量子计算机去算一加一等于几,不能说不对,只能说有点不务正业。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哥们到底想干啥?
我作为一个奔四的中年人,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买这种车的人,99%的时间都在城市里堵着,唯一的越野场景就是上马路牙子。那为什么还要买?因为这不是一辆车,这是中年男人买给自己的一个“任意门”。你平时用不到,但你必须要有。因为你知道,只要你想,你就能随时掀桌子不干了,一脚油门开到天边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马奇诺防线,一种对抗平庸生活的终极武器。讲真,最近我颈椎也不太好,可能真的需要一个能随时躺平的地方。
所以你看,猛士这个产品天梯搭得就很有灵性。从Pro到Max再到Max+,覆盖的不是什么“不同需求”,而是不同程度的“精神焦虑”。你需要多大剂量的“自由幻觉”,它就给你配多大剂量的药。什么双向20°后轮转向,什么150mm可调空气悬架,什么1秒智能E锁,这些都是药引子。主药,就是那个1365km的续航,一剂猛药,直接把你的续航焦虑,连带着中年危机,都给你干沉默了。再加上83.2%的高强钢车身,丹拿18扬声器音响,直接给你塞了俩NAPPA真皮大沙发。妈的,这配置给的,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所以,当林肯还在讲美式豪华,沃尔沃还在讲环保实用的时候,猛士直接把赛道给颠了。它不跟你聊这些虚的,它直接给你一个全场景的终极答案,虽然这个“全场景”大部分时候只存在于你的想象里。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品牌玄学。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会自己说服自己一切都是合理的。猛士也在培养这种用户信仰,它告诉你,你买的不是一堆钢铁和电池,你买的是一种“随时可以发疯”的权力。
所以别再分析什么市场竞争格局了,没意义。在掀桌子式竞争法则面前,所有的体面都是扯淡。猛士M817 Max+的出现,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越野车,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无法被定义的“缝合怪”。它既有硬派越野的底子,又有华为拉满的科技感,还有长到离谱的续航。它用一种耍流氓的方式告诉你,成年人不做选择,我全都要。
真正的越野是什么?是你想去哪,就能去哪,是挣脱一切束缚。猛士M817 Max+给不了你诗和远方,但它能给你一个掀桌子的按钮。这个按钮,就叫1365km。它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你在堵车的时候,看着旁边加塞的网约车,能够心平气和地告诉自己:我不跟他计较,因为我随时能杀出重围。
虽然你并不会。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