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雪铁龙“4+2”全民健康计划:从出行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升级

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全国两会刚把体重管理列入国家行动计划,转头就看到神龙汽车搞了个33周年庆活动,宣布要搞什么"安全百年路 健康新生活"。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那台老式凤凰牌自行车,父亲骑着它载我上学时总念叨"车子要结实,骑车要稳当"。谁曾想三十年过去,汽车企业也开始琢磨怎么让人"骑得健康"了?

这事儿说起来挺新鲜。按理说汽车企业就该一门心思造好车,可神龙这次偏要玩跨界,把露营帐篷、骑行绿道这些户外装备跟自家汽车扯上了关系。他们和mentech美碳搞了个"4+2"计划,说白了就是四个汽车轮子配俩自行车轮子,搞立体出行生态。听起来像玩杂耍,但细看还真有点门道。

东风雪铁龙“4+2”全民健康计划:从出行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升级-有驾

记得2021年东风雪铁龙推过天逸骑适版,当时就有媒体说这是汽车和骑行文化的混搭。现在看来人家是玩真的,直接和骑行装备商合作开发联名产品,还搞起骑行俱乐部运营。最逗的是成都天府绿道那边,超过六成参与者原本根本不骑车,现在居然被这种"汽车+自行车"的模式吸引住了。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共享单车刚出来时,多少人觉得就是图个新鲜,结果现在满大街都是扫码骑车的人。

要说这种模式为什么能成,可能跟现在人越来越"分裂"的生活状态有关。白天在办公室当社畜,晚上就想往山里跑。东风雪铁龙那几款车,像凡尔赛C5 X能当房车用,天逸C5 AIRCROSS能在城里代步也能周末越野,这不就是给这种"分裂"生活准备的嘛。就像我邻居老王说的:"周末开着车到郊区,卸下自行车就能进山,比纯开车有意思多了。"

东风雪铁龙“4+2”全民健康计划:从出行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升级-有驾

不过最让我感慨的,是这帮车企现在学会"撩人"了。以前卖车就知道堆配置、拼价格,现在居然搞起线下骑行赛、露营摄影这些活动。武汉东湖那场体验日,三成参与者后来真买了车。这招可比电视广告管用多了——你坐在展厅里听销售讲一百遍"底盘扎实",哪有自己骑着车穿过林间小道来得实在?

说到用户运营,东风雪铁龙的玩法也挺新鲜。他们搞了个车主骑行俱乐部,让买车的普通人自己组织活动。成都131X家族在山上拍的骑行视频,在抖音上居然有上百万播放量。这让我想起小米早期的发烧友社区,用户自己当产品经理,企业反倒成了服务者。现在汽车圈也玩起这招,看来真是风水轮流转。

东风雪铁龙“4+2”全民健康计划:从出行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升级-有驾

健康这个概念现在被炒得火热,但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东风雪铁龙倒是玩真的,把智能骑行装备和车载系统打通,骑了多少公里、消耗多少卡路里,直接在车机屏幕上就能看。这让我想起疫情期间那些带体温监测的智能手表,但把健康数据玩出花样的,这回算是头一遭。

看着这些数据:78%的车主把骑行当解压首选,六成多成都市民愿意尝试"4+2"模式,小红书上相关话题有六十多万条讨论。突然发现这届消费者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光会造车不行,还得会给人"造快乐"。就像我表妹说的:"现在买车不图多快多豪华,就图下班后能骑车追夕阳。"

东风雪铁龙“4+2”全民健康计划:从出行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升级-有驾

这事儿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可能是个转折点。以前比的是发动机马力、车内空间,现在得比谁家能让用户过得更健康。就像智能手机从拼硬件转向拼拍照、拼续航一样,汽车行业可能也要进入"价值升维"时代。谁能把车变成健康生活的一部分,谁才能在下一个十年不被淘汰。

不过也有让人犯嘀咕的地方。这种"汽车+骑行"的模式到底能火多久?会不会像当年的房车热,热闹一阵子就凉了?但看着成都街头越来越多的露营咖啡馆,公园里自发组织的骑行小队,似乎又不是简单的跟风。毕竟现在连小区业主群都在约周末骑行,说明这事儿真戳中了某些需求。

东风雪铁龙“4+2”全民健康计划:从出行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升级-有驾

说到底,这场"4+2"实验最成功的,可能是重新定义了汽车的价值。以前人们觉得买车就是为了从A点到B点,现在却要带着帐篷、山地车满世界跑。就像我那台老凤凰自行车,父亲当年骑着它上下班,现在我却想骑着它去追落日。这种变化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升级。

最后想问问各位看官:要是你手头有台能装骑行装备的车,你最想带着它去哪儿?是周末带孩子去郊外撒欢,还是约三五好友来场说走就走的骑行?别忘了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下次东风雪铁龙的新车发布会,就会把你提的建议变成现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