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汽车如此成功?

为什么日本汽车如此成功?-有驾

提到日本汽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省油、靠谱,路上跑的丰田、本田、日产随处可见,可为啥它能在全球卖得这么好,甚至一度把美国车企都压下去?

这段时间翻了不少行业报告,也问了几个做汽车维修的朋友,发现这事真不是光靠“技术强”就能概括的,里面藏着好多和老百姓生活、市场变化贴合的门道,甚至还有些“顺势而为”的巧劲,今天就跟大家唠唠。

首先得说,日本汽车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牛的,早期他们连自己的整车都造不出来,全是组装美国福特、通用的车,有点像我们几十年前搞家电组装那意思。

可为啥后来能追上?绵觉得,第一个关键是他们没盯着“高大上”,而是先抓老百姓的“刚需”:比如日本国土小,城市里的路特别窄,像东京的小巷子,两辆车并排过都得小心翼翼,而且早期日本家庭人口多,需要能装人又不占地方的车;再加上日本石油全靠进口,油价一直不便宜,老百姓开车最在意“省油”。

为什么日本汽车如此成功?-有驾

你看他们早期的产品,比如丰田1966年推出的卡罗拉,车长不到4米,排量1.1升,百公里油耗才6个多,比当时美国的车省一半还多,而且后排能坐三个人,后备箱还能装婴车,这种“小而实用”的车,一下就抓住了日本家庭的需求。

举个栗子,1970年的时候,卡罗拉在日本一年就卖了50多万辆,占了当时日本乘用车销量的近五分之一、这就是“贴着老百姓需求造的车”。后来他们把这种思路用到全球,比如东南亚国家,路也窄,油价也高,日本车一进去就卖爆了,懂的都懂,老百姓买车,首先看的就是“用着方便、花得少”,日本车刚好踩中了这个点。

而且他们特别会“根据需求改产品”,不是一套设计卖全球。

比如卖到美国的车,会把空间改大,座椅做得更软,因为美国人身材高,喜欢舒服的坐姿;卖到中东的车,会把空调系统加强,还会给底盘做防沙处理,因为天气热、沙尘多。网友开玩笑说“日本车像块橡皮泥,到哪就捏成哪需要的样子”,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说到点子上了。

为什么日本汽车如此成功?-有驾

就拿日产在泰国卖的皮卡来说,当地农民喜欢用皮卡拉货,日产就把货箱加固,还加了个可拆卸的棚子,既能拉化肥,又能拉家人,这款车在泰国常年是销量冠军,一年能卖十几万辆,这就是抓住了当地的实际需求。

除了抓需求,日本汽车的“产业链协同”也是个隐形的厉害之处,很多人只看到丰田、本田这些整车厂,却没注意到他们背后的零部件企业有多牛。比如电装,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里常年排前三、丰田的混动系统里,电机控制器、空调压缩机都是电装做的;还有爱信精机,做的AT变速箱全球有名,很多车企都想跟他们合作。

但关键不是这些企业规模大,而是他们跟整车厂的“同步研发”能力:比如丰田要研发一款新的混动车型,电装会提前两年就开始琢磨配套的电机,爱信会同步开发合适的变速箱,甚至会跟整车厂一起做测试,哪里不合适马上改,这种配合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

为什么日本汽车如此成功?-有驾

绵查过一个数据,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里,有近200家能进入全球百强,而且这些企业大多只跟日本整车厂合作,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比如丰田的供应链里,一级供应商就有300多家,二级、三级供应商更是有上万家,这些供应商不仅供货,还会帮整车厂降成本、提效率。举个例子,丰田要降低某款车的重量,供应商马上就会研发更轻的钢材;要提高油耗表现,供应商就会优化零部件的摩擦系数。这种“绑在一起干”的模式,让日本车的成本控制得特别好,而且质量也稳定,因为大家目标一致,不是简单的“买和卖”的关系。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汽车也不是一路顺风顺水,他们也遇到过好几次大危机,比如1973年的石油危机,当时美国车企全在造大排量、大尺寸的车,百公里油耗能到15个以上,结果石油价格一下涨了三倍,美国人开不起车了,纷纷转买省油的车。

这时候日本车就趁机冲了进去,1973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才10%,到1980年就涨到了22%,丰田还专门针对美国市场推出了凯美瑞,这款车后来成了美国中型车市场的“常青树”,卖了几十年都没凉。

为什么日本汽车如此成功?-有驾

还有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汽车销量暴跌,很多车企都在裁员、关工厂,日本车企却没乱跟风,反而趁机研发新技术,比如丰田加大了混动技术的投入,本田研发了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

等到危机过去,他们的新技术车型一上市就卖得特别好,很快就把市场份额抢了回来。绵觉得,这种“危机里找机会”的本事,也是他们能一直成功的原因之一:不是等危机过去再行动,而是在危机中就开始准备下一轮的产品。

当然了,日本汽车现在也遇到了新问题,比如新能源转型慢了点,早期他们一门心思搞氢能汽车,花了很多钱研发,结果全球市场都转向了电动车,导致他们在电动车领域落后了。

但他们也在调整,比如丰田跟比亚迪合作开发电动车,日产推出了纯电车型Ariya,虽然进度慢,但能看出来在努力跟上。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现在可比他们当年厉害多了,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电池市占率超过50%,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企业,不仅能造整车,还能做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比他们当年还全,这一点绵是真的自豪。

为什么日本汽车如此成功?-有驾

再往深了说,日本汽车的成功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对“细节”的抠门。

比如他们的生产线上,不是追求“快”,而是追求“不浪费”,比如丰田的“精益生产”,不是说每分钟造多少辆车,而是尽量减少废品、减少库存。举个栗子,在丰田的工厂里,如果某个零件有问题,生产线会马上停下来,工人一起找原因,直到解决了才继续生产,不像有些工厂,先把车造出来再说,后面再修。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日本车的质量特别稳定,很多人买日本车就是图“开十年都不用怎么修”,这种口碑传出去,自然就卖得好了。

还有他们的销售和服务,也特别贴老百姓。

比如在日本本土,买车的时候4S店会帮你办所有手续,包括保险、上牌,甚至还会教你怎么用车上的功能;售后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你打电话,问车况怎么样,要不要做保养。这种“省心”的服务,让很多人愿意重复购买。绵有个朋友在日本留学,他说很多日本人家里的车,都是父子传下来的,比如父亲买了丰田,子长大了也买丰田,这种忠诚度不是靠广告堆出来的,而是靠长期的产品和服务积累的。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汽车的成功,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比如早期全球汽车市场还没那么竞争,他们抓住了省油、实用的痛点;后来又靠产业链和质量稳住了市场。

但现在不一样了,全球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新能源时代,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智能化、成本控制方面都有优势,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了日本的传统汽车出口量,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和虚构情节,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