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HI PLUS颠覆行业,阿维塔首批尝鲜,震撼来袭!

最近这些年,咱们老百姓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路上跑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地和“华为”这两个字联系在了一起。

从最开始大家熟知的问界,到后来的智界、享界,华为参与造车的“界”字辈队伍越来越壮大,车也卖得相当火爆。

可就在大家以为华为会一直这么玩下去的时候,一个新的合作模式悄悄出现了,叫“HI PLUS模式”。

华为HI PLUS颠覆行业,阿维塔首批尝鲜,震撼来袭!-有驾

这个听起来有点像手机升级版的名字,到底是个啥新花样?

阿维塔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紧接着,像东风、广汽这样的大牌车企也纷纷跟进。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华为想换个玩法,还是传统车企有了新想法?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要想弄明白这个新出的“HI PLUS”,咱们得先回顾一下华为之前是怎么跟汽车厂合作的。

总的来说,华为给车企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合作套餐”。

第一种最简单,就是当一个纯粹的零部件供应商。

车企看上了华为的某样东西,比如电机、电控系统,或者是激光雷达、摄像头这些传感器,就直接下单采购,装在自己的车上。

这就好比车企自己盖房子,只是从华为这里买来了高质量的门窗和水电材料。

房子最后建成什么样,还是车企自己说了算。

第二种合作模式,就要深入得多了,也就是大家可能听说过的HI模式,全称是Huawei Inside,意思就是“华为在里面”。

采用这种模式的车,车身上会贴一个“HI”的标识,表明它的智能化核心技术,比如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是由华为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这就好比车企还是房子的开发商,但请了华为这个顶尖的设计团队来负责全屋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和安装。

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个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火爆程度。

到2025年8月,HI模式的车型总共交付了超过20万辆,这个成绩虽然不错,但和华为的另一种模式比起来,就显得有些平淡了。

华为HI PLUS颠覆行业,阿维塔首批尝鲜,震撼来袭!-有驾

这就引出了第三种,也是目前最成功的模式——智选车,现在统一叫“鸿蒙智行”。

这种合作就非常深度了。

华为不仅仅是提供技术,而是从一辆车最开始应该是什么样(产品定义),到外观内饰怎么设计,再到最后怎么宣传、在哪儿卖,都深度参与其中。

最后诞生的产品,都姓“界”,比如问界、智界,并且直接摆在华为的门店里销售。

这种“技术加渠道”的双重赋能威力巨大,截至2025年8月,鸿蒙智行旗下的品牌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了90万辆,成为了市场上的一股强大力量。

了解了这三种模式,咱们再来看“HI PLUS”,就容易理解了。

它其实是介于第二种HI模式和第三种鸿蒙智行模式之间的一种新选择。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的纪雪洪主任就认为,这是一种中间形态的模式。

说白了,在HI PLUS模式下,车企依然是项目的主导者,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这保住了传统车企的“灵魂”。

但是,华为的角色不再仅仅是提供一套技术方案就完事了,而是会派出自己的核心团队,直接进驻到车企的办公地,和车企的工程师们坐在一起,从用户需求分析,到产品研发,再到市场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共创”。

阿维塔就是这个新模式最典型的实践者。

2025年2月,华为就派了一支将近300人的团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阿维塔位于重庆的总部,直接占据了整整一层办公楼。

这还没完,到了7月份,阿维塔科技的总裁陈卓透露,双方的联合团队规模已经接近1000人。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可不是喝茶聊天,而是在用户洞察、产品运营、整车开发乃至未来的联合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

更深层次的是,阿维塔还拿出了115亿元真金白银,入股了华为新成立的智能汽车部件公司“引望”,占了10%的股份。

这种既有业务捆绑,又有资本连接的合作,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深度。

双方联手打造的第一款产品,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正式与大家见面。

华为HI PLUS颠覆行业,阿维塔首批尝鲜,震撼来袭!-有驾

看到阿维塔和华为的合作搞得有声有色,其他有实力的传统车企也动心了。

毕竟,在当下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汽车市场,大家都在进行一场残酷的淘汰赛,谁的技术更先进、谁的产品更智能,谁就更有可能活下去。

提升自己产品的“含华量”,无疑是一条快速增强竞争力的捷径。

于是,广汽集团投资15亿元成立了“华望汽车”,明确要和华为进行深度融合;东风汽车也和华为联合创立了“DH项目”,覆盖整车开发、制造和营销等多个环节。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大车企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加入鸿蒙智行,成为下一个“界”字辈呢?

一方面,华为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已经确定的“五界”合作伙伴基本占满了坑位。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像长安、东风、广汽这些“国家队”背景的汽车巨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品牌骄傲,他们希望借助华为的技术来完成自身的智能化转型,但并不想完全放弃品牌的主导权和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

HI PLUS模式正好提供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它和鸿蒙智行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销售由谁负责。

鸿蒙智行的车,是由华为方面主导销售的。

而在HI PLUS模式下,比如广汽的华望汽车,销售工作将由华望汽车自己的新团队来负责,广汽集团依然会保持在营销和区域门店管控等方面的自身特点。

这就好比,车企向华为学习了先进的武功心法,但招式怎么打、兵器怎么用,还是自己说了算,既能提升实力,又不失自家门派的特色。

当然,这种新模式也面临着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华为的同一套技术底座,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产品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像?

当大家的智能驾驶水平、车机流畅度都差不多时,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如何在同一个“华为底座”上,讲出自己独特的品牌故事,做出真正有差异化的车型,成了所有参与者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可以通过外观设计、个性化功能等进行区分。

但也有观点指出,智能系统作为汽车的“新灵魂”,它的同质化可能会削弱品牌的独特性。

这无疑对车企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如何实现真正的创新共赢,还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