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大众ID.4发现,虽好开但家用存在三大硬伤,必须警惕

最近陪朋友试驾了几款新能源车,深刻体会到选车这件事就像找对象——不仅要“看对眼”,还得“过日子合适”。在一众新势力车型中,大众ID.4像一位低调的学霸,没有夸张的造型和花哨的营销,却用扎实的功底征服了我们。特别是朋友试驾后感慨:“开起来像老朋友一样踏实!”但这位“老朋友”是否适合成为家庭的长期伙伴?我们在深度体验后发现,它的确有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特点。(悄悄说一句:这些细节反而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

一、当“理工男”遇上“智能时代”

第一次坐进ID.4的驾驶座,最直观的感受是“稳”——方向盘握感扎实,中控台布局简洁。朋友打趣道:“这内饰像我家书房,没有浮夸的装饰,但每件东西都摆在顺手的位置。”不过当我们尝试语音唤醒导航时,系统突然冒出一句字正腔圆的“对不起,我没听清”,让全车人笑作一团。

试驾大众ID.4发现,虽好开但家用存在三大硬伤,必须警惕-有驾

这正是ID.4的独特之处:它保留了燃油车时代的操作逻辑,物理按键清晰明了,无线CarPlay连接快如闪电。在试驾途中,朋友轻松单手完成了空调温度调节:“不需要盯着屏幕划来划去,开车时特别安心。”一位车主在论坛分享的经历更让人会心一笑:“有次开朋友的新势力车,想调后视镜找了五分钟——还是ID.4这种传统设计适合我这种‘老年人’。”

---

二、空间魔术里的“小心机”

试驾大众ID.4发现,虽好开但家用存在三大硬伤,必须警惕-有驾

姐夫家有两个上小学的娃,选车时最关心后备箱能不能塞下儿童自行车。当我们打开ID.4的后备厢,543升的规整空间让全家眼前一亮——实测轻松放下两辆20寸童车后还有空余。更绝的是后排座椅放倒后形成的纯平空间,周末郊游时秒变移动露营床。朋友现场演示“神操作”:前排座椅加热升温仅需58秒,后排中央扶手放下即刻变身零食吧台。

最让宝妈们惊喜的是隐藏设计:副驾驶座下的急救包槽、门板内侧的雨伞收纳格,连杯架都专门设计了防滑纹路。一位二胎妈妈在车友群晒出照片:“儿童座椅装好后,后排居然还能坐两个成年人!上次全家短途游,连外婆都说这车比之前的SUV舒服。”

---

试驾大众ID.4发现,虽好开但家用存在三大硬伤,必须警惕-有驾

三、续航焦虑的“破解密码”

试驾当日恰逢寒流,我们特意测试了低温续航。表显电量从80%到20%的实际行驶里程,与官方数据误差仅3公里。同行的工程师朋友分析:“大众的续航算法像老会计——保守但精准。”更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打开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系统会自动优化空调能耗,保证续航不受明显影响。

充电时遇到的场景更让人印象深刻:在商场快充桩,ID.4从30%充到80%仅用28分钟,刚好够吃顿简餐。车主群里流传着“黄金28分钟”的说法——利用碎片时间补电,完全不影响日常通勤。有车主晒出年度账单:“比起以前每月1500元的油费,现在充电成本不到300元,省下的钱够给孩子报兴趣班了。”

试驾大众ID.4发现,虽好开但家用存在三大硬伤,必须警惕-有驾

---

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宝藏技能”

真正让ID.4车主“路转粉”的,往往是些不显山露水的细节:

试驾大众ID.4发现,虽好开但家用存在三大硬伤,必须警惕-有驾

- 转弯半径比紧凑型轿车还小:在狭窄的菜市场路口,5.2米宽的道路就能轻松调头,让后车司机看得目瞪口呆。

- 矩阵大灯的黑科技:夜间会车时自动分区遮蔽眩光,朋友惊呼“这灯会思考!

- 雨天隐藏技能:后视镜加热+特殊角度的尾翼设计,暴雨中后视镜依然清晰。

试驾大众ID.4发现,虽好开但家用存在三大硬伤,必须警惕-有驾

更不用说那个让全家都爱上自驾游的“秘密武器”——ACC自适应巡航配合车道保持,长途驾驶时就像有位隐形副驾在帮忙把控方向。朋友在高速上实测后感叹:“连续开3小时比之前开1小时还轻松!

---

写在最后

与其说ID.4是电动车,不如说它是位“全能管家”。没有令人心跳加速的零百加速,但每个红绿灯起步都流畅得让人忘记这是台近2吨的SUV;不像某些车型用冰箱彩电吸引眼球,却把儿童安全座椅接口藏在犄角旮旯。正如一位车主在口碑中写的:“它可能不会让你一见钟情,但绝对值得长相厮守。”

当我们结束试驾准备离开时,姐夫突然问销售:“现在订车多久能提?”他笑着说:“过日子嘛,还是实在点好。”这句话或许就是对ID.4最贴切的评价——它用德系的严谨与温度告诉我们:真正的家庭用车,不需要做考场状元,更该是生活考场里的贴心搭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