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的汽车销量数据揭晓了一个残酷现实:当月有20款车型仅卖出1台车,形成独特的“台俱乐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部车型如五菱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Y月销突破5万辆,17款热门车型包揽了市场21.9%的份额。 车市“二八定律”正加速显效,20%的车型吃掉80%的市场,剩余多数车型在生死线上挣扎。
冷门车型众生相:从百万豪车到主流品牌“弃子”
月销1台的名单覆盖了不同价位和品牌。 比亚迪仰望U9作为售价168万元的纯电超跑,8月仅售出1台,与保时捷911月销百辆的成绩形成巨大落差。 同样尴尬的还有广汽本田极湃1,这款车从今年1月月销777辆暴跌至8月的1辆,短短半年内断崖式下滑。 凯迪拉克CT4今年前8个月总销量仅25辆,其中3月和7月甚至挂零。
合资品牌也未能幸免
一汽丰田奕泽IZOA今年累计销量154辆,北京现代菲斯塔仅59辆,这些曾主攻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的车型,如今已被边缘化。 甚至广汽旗下的绎乐,上一次有销售数据还是在2024年1月,9月突然出现的1台销量更像是库存清理。
失败根源:定位模糊与迭代迟缓的双重枷锁
这些边缘化车型暴露出两大共性弱点。 以长安CS75 PLUS智电iDD为例,尽管售价降至13.99万元,WLTC纯电续航130公里,但平庸的产品力无法吸引消费者,最终于2023年停产。 雪佛兰开拓者与凯迪拉克XT6、别克昂科旗同平台,却因品牌力不足难以突围。
新能源赛道中,传统车企的转型尤为艰难
丰田威兰达燃油版9月销量达12166辆,而新能源版仅售出1台,消费者对传统品牌电动车型的谨慎态度可见一斑。 东风日产ARIYA艾睿雅虽拥有623公里续航,但19.99万-28.29万元的定价在竞争激烈的紧凑型SUV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市场环境:价格战与需求萎缩加速洗牌
2025年车市价格战持续升级。 全年累计降价车型达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新能源车平均降幅9.2%(约1.8万元)。 问界M8和小米SU7在9月双双跌出销量前十,小米SU7已连续两月销量低于2万辆。
需求端同样不容乐观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5.7%,创2020年以来最大跌幅。 房贷压力、就业不确定性等因素削弱了居民购车意愿,部分消费者转向公共交通或共享出行。
结构性分化:338款车型月销不足千辆
9月共有667款车型有零售数据,其中338款月销量低于1000辆,超过总车型数的一半。 与此同时,销量前十车型中仅特斯拉Model Y单价超过20万元,说明消费者青睐高性价比产品。 纯电小车成为市场黑马,长安Lumin月销23188辆,首次冲进前十,比亚迪海鸥和海豚分别销售25252辆和21671辆,较8月显著增长。
热门品牌也有冷门车:比亚迪、五菱均上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