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年头,谁还会为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烦心呢?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所谓焦虑,并不是担心车“跑不远”,而是怕半路充电摊上近一个小时的“发呆时间”。就像困在厕所里,手机又没电,想静静地等又坐不住,只能抓耳挠腮,这无聊才真要人命。
厂家很贴心地给出答案:既然要等,不如在车里玩游戏。特斯拉带头给娱乐系统装满了《茶杯头》、《吸血鬼幸存者》,还有“欢乐斗地主”,海外用户甚至能跑个《赛博朋克2077》,手柄、键鼠随你选。国产品牌也不含糊,微博、抖音、小红书一应俱全,似乎就怕你无聊到睡过去。
再看别家,比亚迪还特地推出专属车主限定手柄,宝马则整合了AirConsole平台,手机号一扫码,全车人可把手机变手柄,来一局卡通赛车、问答或足球,主打就是一个“全家乐融融”。听起来似乎有点意思,可你能想象午夜三点钻进车里,扭着脖子在秒数快速下滑的电量旁边,对着山寨《愤怒的小鸟》乐此不疲吗?真有人这么自讨苦吃?
话题回到正题——在电动汽车的充电站,电子游戏能否成为突破点?很遗憾,不会。刚买车那会儿,我中午午休也试过在车里玩《茶杯头》,还动手测试了PS5、Xbox和Switch的手柄能不能连上。结果过几次新鲜劲就过去了:车里的大屏幕用起来不如家里的电视舒服,脖子、腰都在抗议。更别提那点车内空间和座椅角度,完全是对骨骼与肌肉的双重煎熬。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游戏公司并没有太大动力为汽车平台专门折腾。各大厂商自家那一摊系统,什么鸿蒙、Android客制、Linux内核,互不兼容。开发难度大、用户基础小、变现模式模糊,想想都头疼。市场需求也有限,估计绝大部分人在充电时,更愿意下车遛弯,呼吸点新鲜空气,而不是钻在小小的空间里和屏幕死磕。
还有一个大家都不太愿意说的真相:哪怕车机性能秒杀旗舰手机,你真舍得在里面跑3A大作吗?大功率GPU、空气流通局限、续航电量焦虑,这么逆天的设计成本到底是给谁加的?何况基于Android的车机,早就能跑《王者荣耀》、《原神》、《和平精英》这些热门手游,只要大屏和外设接口好用就行。游戏公司顶多做点大屏幕和手柄适配,折腾专版完全没必要。云游戏更是一大利器,大厂平台早已耕耘多年,随开随玩,何必特意为车开发独立大作?
既然说到极致体验,比如在车载大屏幕上玩PS5或者Switch,很简单,插上HDMI,就能把“沙发”开进停车场,“彩电”变成主机显示器,“冰箱”里顺手拿瓶可乐,舒爽程度不输家里。部分高端车型早就具备这种零门槛体验。
所以,在我看来,电动汽车的充电间隙,游戏根本称不上什么新突破。所谓“突破”,压根不存在。游戏还是那些游戏,只是把你从客厅扔到车里,把桌椅沙发换成驾驶座椅。开发公司和车厂双方都没有动力打造独立生态,平台只是变了个地儿而已。四舍五入,也就是个豪华露营娱乐配件。
话说回来,要真想提升体验,倒不如认真优化一下屏幕素质和视频接口的兼容性,剩下的交给用户自己。想怎么玩,想连什么主机,全凭个人喜好。说到底,车只是平台,重要的永远是你自己喜欢玩的东西,而不是平台强行标榜的功能创新。
所以,“电动汽车充电站成为游戏革命突破口”这种说法,听听笑笑就好。充电时“无聊杀时间”,和借机让游戏厂商吃上一口蛋糕,是两码事,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不必指望能从中掏出什么行业奇迹。游戏和充电,谁也别指望借对方成就自己,彼此成全,已经很好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