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Y降价狙击,雷军劝退用户!新能源交付战彻底开打

8月11日,小米YU7单日下线量首次突破200辆。

Model Y降价狙击,雷军劝退用户!新能源交付战彻底开打-有驾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其中Max车型占比超过一半,达到100辆以上。

这一数字创下YU7量产以来的最高纪录。

产能爬坡的轨迹清晰可见:8月5日下线97辆,8月6日超过120辆,8月7日突破140辆。

短短一周内,日产量增长超过30%。

生产线的提速直接反映在交付数据上。

小米汽车工厂的二期产线即将成为关键变量。

这座专属YU7的工厂预计本月正式投产,年产能设计为30万辆。

根据内部测算,9月5日之后产能将大幅提升,10月下线量或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工厂布局的野心早已铺开。

一期工厂自2024年6月实施双班制后,平均每76秒就有一台车下线,年产能锁定在15万辆。

二期工厂投产后,总产能将跃升至45万辆。

而正在建设的三期工厂目标更宏大——2026年投产后,年产能或突破60万辆。

但产能扩张的速度仍追不上订单洪流。

6月26日晚10点开售的小米YU7,1小时内大定订单冲到28.9万辆。

18小时后,锁单量定格在24万辆。

这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 2024年在华销量的60%,或20-40万元新能源SUV整个5月的销量总和。

交付周期的压力赤裸裸摆在用户面前。

小米汽车App显示:标准版等待57-60周,Pro版48-51周,最快的Max版也要42-45周。

如果现在锁单,提车时间最早也要等到2026年中。

部分用户的实际体验略好于预期。

有车主反馈标准版提车比App预估提前了2周。

销售渠道透露,生产线正通过三班倒提速:标准版排产提前2周,Pro版提前4周,Max版提前5周。

现车成为稀缺资源。

开售当晚推出的“准现车”均为Max版本,锁单后1-5周交付,起售价35.04万元。

这批车在开售30分钟内就被抢空。

二手平台上,Max现车订单加价转卖高达1.7万元,黄牛直言“只收Max版”,因为标准版和Pro版年内提车希望渺茫。

竞争对手嗅到了机会。

智界R7推出限时补贴2万元,综合优惠达5.4万元;小鹏G7预售价降至19.58万元,击穿20万元心理防线;特斯拉Model Y则增加续航里程,同步实施5年零息政策。

雷军的回应出人意料。

他在社交媒体公开建议:“急需用车的朋友可以考虑Model Y或小鹏G7。 ”

这一表态被解读为缓解交付压力的策略,也被部分用户调侃为“劝退式营销”。

内部产能的调配同样紧张。

一期工厂仍在消化SU7的积压订单,该车型当前月产能2.8万辆。

二期工厂投产后将全力保障YU7,但初期月产量仅5000辆左右。

双线作战让生产调度面临两难:优先YU7可能引发SU7用户不满,按顺序排产又恐流失新订单。

工厂的物理极限也在经受考验。

一期工厂通过增装压铸产线和双班制,利用率已达200%。

二期工厂虽已竣工,但生产线磨合仍需时间,预计10月才能稳定输出3万辆/月的产能。

用户的耐心正在被时间消磨。

社交平台上,有人自嘲“等YU7比等iPhone新品还煎熬”。

部分锁单用户开始计算机会成本:如果转购竞品现车,早提车半年能省下多少保险和停车费。

销售端的压力同步传导。

北京合生汇小米门店需要排队15-30分钟才能进入展车区。

销售人员反复强调:“想早提车只有一个办法——尽快锁单。 ”

而这句话背后,是超过24万个等待被兑现的承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