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车辆电动化,如何使上“聪明劲”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矿山、大型工程等非公路运输领域中,40—80吨级重型车辆的电动化,不仅关乎生产效率,更是推进着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位于济宁邹城的山东正方禾泰智驱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方禾泰”),正以其在新能源动力系统总成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智慧化生产,为这场革命注入澎湃动能。
重型车辆电动化,如何使上“聪明劲”-有驾
8月3日,记者走进正方禾泰的研发中心,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重型非公路车辆的电动化,核心挑战在于动力系统。”公司董事长马凤科介绍,“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化、智能化。这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和重量约束下,爆发出更强劲、更持久、更‘聪明’的动力。”
“单打独斗肯定不行。”该公司研发负责人刘斌介绍,为了攻克这些技术壁垒,正方禾泰构建了一张强大的创新网络,与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啃“硬骨头”。比如,他们与多家高校围绕油—电二元混合动力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多轮驱动协调控制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展开联合攻关,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从理论模型到实车应用,中间有无数个需要调优的细节。一个参数的微调,就可能影响几公里的续航或者关键部件的寿命。”刘斌说。正是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快速转化的机制,让正方禾泰的系统在功率密度、能量回收效率和智能控制水平上持续领跑。
重型非公路车辆电动化,曾面临诸多“卡脖子”难题,特别是在复杂苛刻工况下的载荷适应性和可靠性。正方禾泰的研发团队迎难而上。“针对国内五轴大型矿用车的特殊需求,我们自主研发了高承载、长寿命、适应恶劣路况的车桥系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公司技术专家冯宝库指着展厅里一个结构复杂的车桥部件说。同时,他们将5G通信与智能故障诊断深度集成,实时监控总成运行状态,精准预判潜在故障,并远程推送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出勤率和维护效率。
重型车辆电动化,如何使上“聪明劲”-有驾
科技创新如同为企业赋予了一个强磁场,带动当地产业链企业协同共进。如今,正方禾泰不仅为许多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创造了新机遇,而且还带动充电基础设施、专业售后服务等配套产业日益蓬勃。一条更加完善、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重型非公路车辆产业链正在企业周边加速形成。
持续的创新投入和显著的产业化成果,助力正方禾泰202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凭借“40-80吨级新能源动力系统总成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化示范”这一核心项目荣获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称号。目前,公司已手握3项发明专利授权、7项软件著作权,并承担了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和山东省标准化科研课题。
“科技创新是我们的生命线。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新能源动力系统前沿,深化产学研合作,打磨更卓越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非公路车辆领域最专业、最值得信赖的动力系统总成合作伙伴。”马凤科信心坚定地说。
(大众新闻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刘众望 张浩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