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检修工作是铁路运输安全与效率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货车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载体,它的运行状态也影响着货物运到时限。那么你知道铁路货车检修制度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这个关键环节。

铁路货车检修制度
目前,我国铁路实行的货车车辆检修制度是计划预防修理制度,按修理内容分为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两类,简称日常修和定期修。
铁路车辆日常维修又称作运用维修,主要任务是保证车辆在运行中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事故发生,确保行车安全,货车的日常维修由列检所和站修所等单位承担。
定期检修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对运行中的车辆进行一次针对性检修,按照修程分为厂修、段修、辅修、轴修4种。
厂修是指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测和系统性维修,有必要时实施相应的技术升级改造,目的是恢复车辆的各项技术指标。通常情况下,这类维修作业需要在车辆修理工厂完成,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在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车辆段开展。
段修是对车辆重点部分进行针对性检修,一般重点对车辆的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及制动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检查。通过排查故障隐患,修复磨损或损坏的零部件,并按规定更换过限磨损件,从而避免故障恶化,目的是维持车辆的基本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确保运行安全。段修一般在车辆段进行。
辅修主要针对车辆的制动系统及轴箱润滑装置进行维护检修,同时对其他相关部件进行必要的保养性修理,确保各部件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正常工况。此类检修通常在检修所(或检修线)完成。
轴修(轴检)是按辅修的要求,对车辆的轴箱油润装置和其他部分进行检修,一般分为摘车抽检和不摘车抽检两种。摘车轴检在站修线进行,不摘车轴检在列车中进行。

看到各种修,有点晕了……没关系,简单来说货车维修其实和汽车保养类似,也是按照走行里程和时间进行定期保养的,我们再来讲讲货车修程修制,看完就明白了。
货车修程修制发展历程
我国通用的铁路货车具有客货共线、无配属管理的特点(也有专用货车,实施配属管理,例如大秦线),截至目前,我国铁路货车修程修制主要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早期主要借鉴前苏联经验,采取“修养并重,预防为主”的定期检修制度;中后期为支撑生产发展需求,货运装备持续升级,铁路货车的修程修制也逐步向精准化发展。目前形成了厂修、段修、辅修、轴检四级定期检修制度。
1949至1951年时,铁路部门设置了四级定期检查修制度,按时间计算划分不同维修方式,分为一般检查(36个月)、甲种检查(18个月)、乙种检查(6个月)、丙种检查(2个月)。1952年以后,铁路部门借鉴前苏联经验,采用五级修程设置,延长了定检间隔,分为大修(8~12年)、中修(4~6年)、年修(1~2年)、制动检查(6个月)、轴箱检查(3个月)的五级定检修程。1965年以后,为适应货车提速要求,铁路部门调整了货车修程,划分为厂修、段修、辅修、轴检四级,但依然按照时间进行划分,其中厂修要求为4~5年,段修要求为1年,辅修要求为6个月,轴检为3个月。1993年后,铁路部门要求60t级通用货车段修周期最长延长至1.5年、厂修周期最长9年,全面取消滚动轴承货车轴检。
小知识
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是当时铁道部制定的一项重大技术政策。滚动轴承可以减少车辆启动阻力和运行阻力、增加列车牵引吨位、减少燃轴事故,同时提高运行速度,加快车辆周转。这项政策出台后,油脂、白和金等轴承材料得到节省,铁路运营成本显著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2005年以后,原铁道部逐渐取消辅修,再一次延长了段修和厂修的周期,同时在大秦铁路实施里程修的模式。原铁道部要求,70t级通用货车检修周期延长为段修2年、厂修8年,大秦铁路重载货车检修周期由时间设置转变为走行里程兼顾使用时间设置,规定A级修程为160万km或8年,B级修程为40万km或2年。
我国铁路网络规模庞大,货车也非常多,通用型铁路货车实行非配属管理模式,运行线路也不固定。这使得相同走行周期内,不同货车的实际使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技术状态也各不相同。采用基于走行时间的检修制度存在一定弊端,使用率较低的车辆往往被频繁安排不必要的检修,形成"检修过剩"现象,不仅推高了维护成本,还降低了车辆利用率。而高频使用的车辆则可能因检修不及时而带病运行,出现"检修不足"问题,增加了运营安全隐患。
2020年开始,国铁集团实施了新一轮修程修制改革,部分车辆检修周期再次延长。其中,60t级通用敞车敞车、棚车和集装箱专用平车段修周期延长2个月,70t级通用敞车(C70系列)、棚车(P70系列)、集装箱专用平车段修周期延长3个月,厂修时间随段修顺延,大秦铁路重载货车A级修程由160万km延长至180万km,B级修程由40万km延长至45万km。
货车检修的方式
货车检修方式可以分为铁路企业内部自修和检修外包两种。
铁路自修方式是指由企业内部专业检修团队直接负责车辆零部件的故障处理与定期维护工作。这种方式依托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能够对维修作业流程实施有效监管,企业内部沟通便捷、管理直接。但这种方式同时也存在明显局限性,受制于企业技术实力,往往难以建立完整的维修生产体系,导致先进检修设备引进困难,零部件供应时常出现库存积压或短缺问题,且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检修外包方式是指将车辆或零部件的维修业务委托给专业第三方检修企业。专业维修企业拥有更庞大的技术团队和更全面的维修能力,能够高效处理各类复杂故障,显著提升维修质量。这种方式铁路企业仅需支付合同约定的外包服务费用,而零部件采购、人力配置等具体维修事项均由外包企业自主承担。
优化货车检修、选择合理的检修方式可充分发挥车辆走行里程潜力,不仅能提升铁路货车的运行安全性和使用效率,还能显著降低维护成本。同时,科学的检修周期设置有助于减少运行故障发生率,缩短定期检修耗时,实现"少扣修、快检修、多运用"的目标,最终提升铁路运输的整体经济效益和运营效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