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买前看续航,高速充电排队,电池久用打折

有些人买纯电车,那眼神比谈恋爱还谨慎,瞪着手机屏幕看续航数字,仿佛那一排阿拉伯数字里藏着自己的前程和自由。厂家标个600公里,肚子里盘算着:就算给自己留点面子,打个八折,也能跑个四百八、五百公里,毕竟开四五个小时下来,腰也快碎了,休息一下,顺便来一根“充电烟”,世界和平,关系和谐,电池健康,标准人生模板。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纯电车高速出行,不仅考验电动车主的心态,还顺带让兼容并包的中国人又体验了一把计划经济的味道:别人都是买单等吃饭,咱们买电车还得排队等电,仿佛回到上世纪的菜市场,今天谁敢说不用抢码头,谁就是披着羊皮的销售。

你以为拥有一辆6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人生从此无忧无虑,分分钟穿越几个省,充电从此不再是牵挂?真天真,天真起来都能当资本家的干儿子了。首先,大聪明们以为续航就是银行卡余额,想用就用。其实根本不是一个事。你没见过电量归零,不等于你不需要害怕电量归零。燃油车到了极限,大不了多掏几个钱拖下油,电车可没有油桶救急,高速服务区一桩难求,有的只有洗手间和卖茶叶蛋大妈,电桩在哪里?没人知道,可能工程师去喝茶叶蛋忘带电钻。

敢不敢等到电池剩5%再找充电桩?你试试,能不能稳稳再来一条朋友圈——“我被抛在高速了,有没有好心人搭顺风车救我和我的小电车?”大部分人都是瞎勇敢,开到百分之十八九,心脏就开始砰砰跳,感觉比段考最后一题还悬。留10%是人性底线。微商说人生不要设限,电动车主说,电量太低命悬一线。现实告诉你,600公里只是数学题,真正能用的,也就五百出头,还得天气晴朗、没有逆风、没有逆境、不载胖子、不装矿泉水,所有有利条件叠加才有机会。

开着电车上高速不是近未来的赛博朋克,而是支付宝芝麻信用现场打分。你每加一次速,心里都要想一遍:“还能跑多远?”每超一次车,要掂量下“下一个桩是不是在五十公里外?”你以为你是车主,其实你是搬运电池的民工。

油车加油,三五分钟,匆匆忙忙像小偷练手艺:插油枪,去厕所,出来连油耗都没变,开开心心踏上旅途。充电桩?从20%充到80%,快得像恋爱刚开始每天都能见面。可真到了80%、90%以后,爱情进入倦怠期,怎么等也等不出新鲜花样。这点电量,电流慢到你都能用iPad看完《甄嬛传外传》,车主一边盯着进度条,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上了充电诈骗的当。有人说充到90%,万无一失,可是谁都不敢把电充到100%,怕慢,更怕给下一站留以后遗症。

纯电车买前看续航,高速充电排队,电池久用打折-有驾

真正算起来,厂家标称的600公里续航,乐观看能用到90%已经很佛系了,540公里。但你看过高速服务区人山人海、排队如潮的盛况吗?哪怕活出“再剩30公里就能找下一个桩”,到了现场可能就得拼速度,比谁尿急,谁更接近“社会人”心态。有的人边喝饮料边排队充电,活脱脱一出“高速怨种”群英会。这时候你八成就明白,为什么投资充电桩的回报高于投资打车软件。

还没完。纯电车让你怀念起油车的好,是因为油箱的退化速度起码看得见回报。而纯电车的电池,才叫内卷,卷得心惊肉跳。新车的时候,你信誓旦旦说未来几年我和我的电池永不分离。可才三五年,小电池健康度就像脱发的发量,稀稀落落,不忍直视。有专家说,别担心,只掉了百分之八?百分之八是多少?600公里瞬间变550,平均来讲,一箱电下去,要少跑一两个投篮场的距离——问题是没人花几万买辆车是为了怀念自己年轻时候的体力。

纯电车买前看续航,高速充电排队,电池久用打折-有驾

你以为自己看懂了纯电车的配置表,懂得了每个插头和接口标称快充、慢充多少KW,以为配置和参数能在三年五载里一成不变。醒醒吧,电子产品的命运从来都是快速贬值。更魔幻的是你从来没想过,像手机一样,电池用到最后也是要换的。别人换iPhone,只有你琢磨着是不是给车做换电池手术。

普通人买电车求个“刚好够用”,最后才发现“刚好”就是下次爆表的门槛。你指望五年前的自己算计得过五年后的政策和技术变迁?做人不能太天真,偶像剧里可以相信永远,现实却是手机越用越卡,电车越跑越短,你从“够用”跌到“不敢用”,真不怪你。高速不断,焦虑绵绵,买电车的人都是在练习“提前预判”,就差没带把算盘上路,万一路上多跑几公里,怎么算?

有人讲,油车高速上不用看仪表盘,收音机开着,偶尔调侃生活,后座小孩打盹,纯电车主的高速是央行行长盯资金池存量:一会儿查功率,一会儿盯剩余里程,紧张度比盯高考分差那几天都高,每一公里滑行都恨不得多省点点。春运遇见堵车,天冷遇见雨雪,没有一桩完美的。如果你命犯电量,刚好在服务区遇见大爷遛弯、阿姨遛狗、小朋友捣蛋,还有一群并不工作的充电桩,那心情要多美有多美。

而节假日出行,纯电车主们还未出门,朋友圈已刷屏:排队两小时、充电一小时、服务区一地泡面壳。你以为在春运挤的是高铁站,其实一群人挤的不过是“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留影”,人生赢家不过如此,朋友圈里发着自由行,实际焦虑到不敢开空调,就怕一脚油门下去,万一电不够,“电动自由”变电动牢笼。

于是总有人说:“选电车就得选长续航!”你信了,被人一忽悠,觉得700、800公里续航才是真的“买家良心”。然而再聪明如你,买回家不过又是一次被空头承诺收割。冬天地冷、夏天太热,风大、雨急,跑一趟高速,一半电给天气交了学费。你算计厂家标号,厂家算计你的体重和行李,最后都变成了“用电焦虑”的炮灰。

所以,懂生活的人早就明白了:续航这东西,就跟银行卡余额和家里的白米一样,用起来没啥感觉,但要是没了,绝对慌张。真要常跑高速、偶尔长途,那选标称怎么都得700公里起,能做到电量打折后还够你跑四五百公里,中间天灾人祸、货不对路、服务区拥堵,至少心里有数。这玩意儿就像明天的工资,用不上也得留着,谁让人生就是一场“不知道下一个充电桩在哪”的路演。

朋友们,买车千万别迷信什么“科学选型”。厂家用理想工况忽悠你,你拿未来的用车体验做赌注,那跟买彩票其实没什么两样。纯电车带来的自由和焦虑,五五开,谁玩谁懂。理性什么的,都是车还在保修期时候的白日梦。别怪我没提醒,被600公里大饼骗瘸了腿,那是真瘸,而不是替别人乐呵呵点根香烟。

总之,电车高速出行嘛,就是买了嘉年华门票,体验一把新型焦虑,各人自扫门前雪。关键时刻,你会怀念加油站的老式油泵,那些味道刺鼻却速度贼快的日子,好歹不用和一群陌生人抢充电桩,三十分钟内完成自我救赎。纯电车嘛,买的是绿色,顺带充值了焦虑。要是真有一天高速不再排队,充电像加油一样潇洒,我这篇文章也就可以拿去包烤红薯了——可惜烤红薯都用柴火,电还是得慢慢排。

纯电车买前看续航,高速充电排队,电池久用打折-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