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给对手挖了一个大坑

均价40万的AITO M8,上市几个月之后交出了一张“遥遥领先”的成绩单。

5月销量12000台,6月销量21000台,销量坐着火箭上升,这还是建立在产能受限的基础上,现阶段AITO M8的销量在行业中的排名为第11位,已经是30万以上最热门的车型。

40万左右的SUV,走量的就是奔驰GLC,现阶段销量12000台左右,除奔驰之外,没有能打的产品。

AITO M8的成功是很难被复制的。

问界M8给对手挖了一个大坑-有驾

一个是,其吃的是AITO M9的红利,终端价格在50万-60万的AITO M9定价领先,AITO缺少一台40万级的SUV,AITO M8吃的就是其外溢的红利。

简单来说,老大哥立排场,AITO M8拓市场。

另一个,40万级预算买车,AITO M8给了用户眼前一亮的感觉,ADS、鸿蒙座舱、REEV技术方向,传统BBA的确好,但难免会有开腻的情况。

其虹吸了大量的BBA老车主们,给了BBA车主换车时不再考虑燃油车的理由。

问界M8给对手挖了一个大坑-有驾

本质上来说,AITO M8也是油车,有内燃机解决续航焦虑问题,还能提供不错的纯电续航能力,覆盖了油车群体换新能源车的顾虑。

在AITO M8成功的基础上,其推出了纯电版车型。

申报信息显示,AITO M8 EV装备了100kWh电池包,也就是享界S9 EV的同款电池包,除此之外整车没有太大的变化。

按照鸿蒙智行的定价体系,其大概率会延续AITO M8的定价体系,入门车型的价格在35万左右。

问界M8给对手挖了一个大坑-有驾

客观来说,30万以上的纯电市场发展空间有限,主要原因是,高端电车更拼品牌力量和产品综合性能,有必买加分项非常重要。

目前来看,AITO M8的动能还没有达到巅峰,潜力仍旧无限。那么EV版车型,就会有很大的机会做出成绩,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

1、价格下来了,相比于AITO M9 EV,AITO M8 EV的价格整体下调了10万-15万左右,这无疑放大了潜在用户群体范围。

2、AITO M8 EV能进华为展厅销售,渠道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能在短时间内覆盖到大量的用户群体,这是除华为外,所有的车企都做不到的。

巨大的真实曝光量、下调的EV价格,这些都是助推AITO M8 EV成功的关键因素。

问界M8给对手挖了一个大坑-有驾

现阶段,AITO品牌的销售均价超40万,是典型的豪华品牌,其用户画像的消费能力已经超过了奥迪、宝马等品牌。

所以客观来说,AITO M8有能力生产出EV纯电车型,并且做出销量。

但这不意味所有的新势力、高端品牌都能这样,现阶段终端市场的新能源车型数量众多,除了市场声量不足之外,企业不仅很难说服消费者,同样也很难说服自己。

“在面对对手时,我们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问界M8给对手挖了一个大坑-有驾

AITO M8的优势就是ADS、鸿蒙座舱、华为生态匹配,这些都是能抓得住、看得见的亮点,M8上的特点,其他新能源车有没有?

这是未知数。

另外,门店数量、看车便利性,M8可以进华为手机展厅,买咖啡、带娃逛商场、看手机的同时,顺便把车给看了。

这些是所有经营商超店的品牌,都没有的优势。

华为门店的数量就占了绝对优势,给M8提供了无穷尽的动能,同时AITO的品牌力量已经建立起来了,不用你说话,绝大多数用户都知道这是个“富人生态圈”的消费品。

问界M8给对手挖了一个大坑-有驾

基于以上种种,AITO M8可以生产EV车型,但其他企业不能,因为这些绝对的优势只存在于华为身上,其他企业既没有门店支持,也没有稳定的品牌支撑力。

大概率,AITO M8 EV是一台能走量的高端纯电SUV,而且销量成绩,可能会远远超过其它竞争对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